【实录】“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 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3-08-23 17:20:00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3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工信厅厅长陈忠,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副厅长张康宁出席,围绕“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化‘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十五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工信厅厅长陈忠先生,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先生、副厅长张康宁先生,请他们围绕“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陈忠厅长作介绍。
陈忠: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省工信厅“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陕西,给予我们极大的政治关怀、思想指引、奋斗感召、精神鼓舞。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指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体系完整。特别是近年来,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陕西,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高端无人机等技术全国领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很好。在充分肯定陕西工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总书记强调,“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工信系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发展、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服务发展、以高标准作风能力保障发展,全力推动陕西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坚持把高质量项目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规划“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项目364个,计划总投资1.2万亿元。聚焦项目竣工投产和释放产能,建立“一个工作专班、一本工作台账、一张问题清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包抓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2020-2023年共计推动实施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653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4218亿元;推动竣工新增产能项目1193个,至今年上半年总计释放产值3009亿元;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60亿元,精准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技术改造。2023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6.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0%,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二、坚持把重点产业链提升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在链式创新、链式招商、链式服务上加力提效。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2022年实现产值1.64万亿元,今年1-7月实现产值6708.3亿元,同比增长2.9%。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增速全国第一;今年1-7月产量51.5万辆,同比增长39.5%,产量居全国第3位。太阳能光伏产业全国领先。隆基绿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和国际单晶硅片标准的制定者,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列全球首位;杨凌美畅金刚石线年产能达4500万公里、出货量全球第一;15个企业和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星西安工厂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5%,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奕斯伟12英寸大硅片项目产能全国第一。航空产业集群化发展。西飞、西航、陕飞等龙头企业在运输机、航空发动机方面优势突出;西安航空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在全国处于优势行列。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西电集团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全国领先,170kA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国际领先;秦川集团数控磨齿机、螺杆磨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宝鸡石油机械公司2000-12000米系列自动化钻机国际领先;西安煤矿机械公司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投入使用;铂力特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属增材制造企业。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煤制甲醇产能达1745万吨/年(含烯烃用甲醇1215万吨/年),居全国前列;煤制烯烃产能达到450万吨/年,居全国第一;国能榆林化工5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延长集团50万吨煤基合成气制乙醇项目为全球首例;陕煤18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50万吨煤焦油制环烷基特种油品项目全球规模最大。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发展。钛材加工量占全国的65%,原镁产量占全国的60%、全球的50%;核级锆材研发、生产、检测能力国内领先;钼金属精深加工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壮大。西安杨森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列全国医药工业百强29位;西安大医集团多模式一体化放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安眼得乐高端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处于世界领先;培育华蟾素胶囊、生血宝合剂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优势产品106个。
三、坚持把创新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积极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项目化、产业化。建设“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5家。安排研发奖补资金2.2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近70亿元;通过“揭榜挂帅”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排4.1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82个项目成功揭榜。隆基绿能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造全球新纪录;西安奕斯伟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填补我国半导体行业关键领域空白;西安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网技术为世界首创。
四、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陕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进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产业大脑五大工程。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增速13.9%,列全国第5位。培育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业,以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标准为牵引,累计贯标企业1067户,居全国第9位。我省成为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地区。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美林数据位列全国工业大数据企业第一位,中煤航测、陕西天润位列全国地理信息大数据百强企业,陕煤集团位列全国工业互联网百强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陕汽集团等38户企业和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庆安集团等9户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数量列全国第8位),中铁宝桥等15户企业的17个应用场景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五、坚持把县域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县域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2023年上半年县域工业增加值达4050.63亿元,占县域GDP比重达55.4%,比2022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达116个,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71.99亿元,同比增长3.8%,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集中区50个,从业人数超万人的集中区36个。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平均为61.7%。投资增长较快,县域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2.3亿元,同比增长14.2%。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县域规上工业企业4155家,占全省的54%,建设创新服务平台188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6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
六、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省政府领导先后召开四期政企恳谈会,累计梳理65项请求解决事项,57项办理完毕,有效推动了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打造“陕企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提诉求、享政策等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万户,页面点击量突破1500万次,发布政策2186条,受理诉求1310条。2023年上半年,共计减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税费127.8亿元,占全省减免税费总额超六成;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稳岗返还补贴5775.85万元。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798.24亿元,同比增长13.30%;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52.34亿元,同比增长26.52%;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规模539.7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5.8万户。2023年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8亿元,支持技改项目1300个。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陕西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决定》《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要求,坚决扛起工业稳增长重大责任,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陈厅长。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经济日报: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并指出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请介绍一下,省工信厅下一步在构建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有什么打算?
陈忠: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来陕讲话,对陕西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几个具体要求,包括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能源是陕西工业的基本盘,占到工业增加值的60%。陕西又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稳住能源生产基本盘。同时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动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特别是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开展产品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品牌提升等行动,重点对有色、冶金、食品、纺织、建筑等传统产业在核心技术、关键工艺、生产设备上实现升级。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们正在准备实施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建设,培育更多优势骨干产业。四是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聚焦光子、氢能、无人机、分子医学、医工科学、人工智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二、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
陕西是科教大省,有110所高校,1500所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丰富。所以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足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秦创原”经过两年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和提升产业技术能力,特别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企业孵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地位,进一步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但和创新能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继续加强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继续执行对制造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提升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和研发投入强度。四是实施一系列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一批陕西工业精品。每年组织开发重点新产品1000项,“陕西工业精品”100项。积极支持企业“三首”行动,所谓“三首”行动,就是支持企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制,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和奖补资金,鼓励企业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
三、持续抓好重点产业链提升
这是我们一个成功的经验,2020年开始,两年来成效比较明显。24条重点产业链年均产值增长超过20%,千亿级产业链由3条变成6条。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24条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高位推动,顶层设计规划,统筹协调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每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个工作专班,组建一个专家团队,绘制一张全景图谱,制定一套提升方案,精准发力。二是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功能就是链长+链主,链长代表政府,链主代表市场,链主有非常好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使整个产业链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链主企业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引导链主企业发挥领航作用。三是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逐链条梳理招商图谱,形成产业链招商目录,精心组织参加各类招商会展活动,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四是积极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现状提出的通过产业转移形成协同发展的要求,今年在丝博会期间,我们将第一次和国家工信部联合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专场)”。这项活动工信部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将聚焦陕西特色优势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吸收利用东部资源、企业项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长板、补短板,促进我省进一步构建陕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5月份来陕讲话中要求我们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对陕西而言,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广泛的应用场景,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机遇。省工信厅将加力培育和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一是抓产业数字化。持续实施“551”行动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遴选行业优秀应用场景,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产业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二是抓数字产业化。创建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大数据、云计算及网络安全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大数据、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不断创造新业态、新价值。实施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产业大脑“五大工程”,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李惠:请继续提问。
陕台新闻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请问,省工信厅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有何举措,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黄新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先导区。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等相关工作。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部门联动,我省已形成数字经济发展“1+1+N”的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指省发改委牵头印发的《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第二个“1”是指省工信厅牵头印发的《陕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N”是各个细分行业规划和实施文件,例如《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以及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软件产业、两化融合等“十四五”规划。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增速13.9%,列全国第5位。
二是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量。评价一个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有两项宏观指标:一是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截至7月底,我省通过两化融合升级版贯标企业1154户,居全国第8位;二是DCMM贯标企业数量,我省是国家DCMM贯标试点地区之一,现在累计贯标通过企业28户,去年贯标企业20户,全国排名第10位。从企业侧来看,全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4.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4.8%,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为33.1%,智能制造就绪率为10%,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40.3%。总的来说,我省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加快,企业上云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推动链群融合,提升数字核心产业竞争力。推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光子等9条数字产品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打造“大数据集团、产业基地、产业数字化研究院、产业基金、行业云、培训机构、产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委会、专家委员会、数博会”等“十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此外,我厅还探索了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一些做法,例如:在数据应用方面打造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在数据流通方面培育了一批数据商,在数据安全方面实施“铸盾”行动,打造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示范企业。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围绕政策、人才、服务,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路径。创新平台赋能的新方法、新机制,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服务商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远程现场、机器视觉等应用场景全面融入关键生产环节。建立工业数据合作机制与数据共享模式,实现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推动重点行业工业数据空间构建。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或龙头企业的辐射效能,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作用,引导更多行业伙伴“上云”“用数”“赋智”,加强优势资源整合与供需对接。
二是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宣贯、示范带动、评估促进、保障安全的总体思路,持续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继续开展“陕西省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等惠企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难题。充分发挥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撬动”作用,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攻关与产业化。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释放部分市场需求,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等,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促进中小企业沿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基于行业平台,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立足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不断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水平,实现经营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是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依托县域工业园区、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布局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技术示范推广中心,面向传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等公共服务。提高创新主体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形成“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揭榜挂帅”模式探索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引导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向赋能者转变,结合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和产品。遴选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总结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基于“秦创原”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深化产教融合、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定向开放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服务产品。注重提升行业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数字经济思维力和素质。开展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宣讲数字经济政策规划、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内容,加深各方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本领。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香港商报: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请问,省工信厅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康宁:感谢您对陕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关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今年聚焦“三个年”活动,全面发展“四个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数字经济、开放经济)。3月24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是第一个全省性的“四个经济”会议,出台了《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了由赵刚省长任组长的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厅,也就是大家知道的省民营办。省工信厅充分发挥省民营办牵头抓总协调作用,上半年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是扎实做好政企恳谈会。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四期恳谈会,共召集44家代表企业参会。前三期共提出65项请求解决事项,57项办理完毕。初步形成了“企业点单、部门接单、督查跟单、办结销单”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模式,有样学样,进一步建立省市县体系,推动省上开政企恳谈会,市县相应的采取各种措施跟企业面对面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诉求。
二是打造“陕企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升级“陕企通”微信小程序平台,4月28日上线,截至今天有53万注册用户,实现了与“12345”涉企诉求信息推送以及与“秦务员”“秦信融”“金服云”“秦云就业”等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累计发布省市县涉企政策2186条,受理诉求1310条,办结率95.83%。
三是着力缓解融资难题。这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普遍反应的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开展了“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上半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长13.30%,争取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1.5亿元,位居西部省份第一。支持62户融资担保机构办理担保业务387.4亿元,为173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贴息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落实《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计划在全省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民营企业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在“提升服务”这篇文章下大力气。一是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好政企沟通,各有关部门分工配合,常态化把政企恳谈会办好,坚持问题诉求跟踪督办,切实回应广大民营企业关切,推动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持续提升“陕企通”服务效能,建立完善部门协同、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受理、转办、跟踪、反馈、评价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温度、有热情的办理企业诉求和建议,争取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企业爱用、好用、管用的一站式民营企业服务和政策发布总平台。四是重点打造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到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直到更高层次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乃至领航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新路子,着力培养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李惠:感谢陈忠厅长和两位副厅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