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2023年第三次“诚信榆林”建设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9-20 17:36:33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9日上午,榆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第三次“诚信榆林”建设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惠海胜,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督查专员王东,榆林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常华出席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依法公开发布本单位本行业“诚信榆林”建设有关工作情况。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2023年第三次“诚信榆林”建设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惠海胜先生,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督查专员王东先生,榆林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常华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请市中院执行一庭庭长惠海胜介绍全市法院执行情况及第35批失信被执行人有关情况。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惠海胜

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首先,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榆林法院执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将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2023年,榆林法院执行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目标稳步迈进,“3+1”核心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9个重点指标保持全省前三,整体质效稳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阵,为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截至9月12日,全市法院共计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1739件,同比下降18.47%,执结34702件,同比下降16.75%,结案率83.14%,执行到位标的67.4656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34.31%。依法运用执行强制措施,限制高消费37516人次,限高率达50.32%,纳入失信名单48828人次,司法拘留、拘传5808人次,以涉嫌拒执犯罪移送16案17人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执行工作推进中,还有不少短板。例如案多人少矛盾、执行质效运行不平衡、疑难案件推动慢、案款兑付不及时等问题仍然存在,另外执行不能、执行不力、干扰执行、逃避执行、诋毁执行的行为还未杜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天,我们通过榆林中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35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及74个案件、129名自然人,涉案总标的共计1.28亿元。请社会公众在与被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交往中持谨慎态度,规避交易风险,并对被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进行举报。

这批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将同步通过“信用榆林”等各类平台公开共享,届时全市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征信协助单位将在企业登记注册、购买房产、银行贷款等征信环节对其进行限制,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同时将限制本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129名被执行人出入境,作废有效证件,限制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对于积极主动履行完毕的失信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屏蔽和信用修复。在这里,我们还要正告那些抗拒执行、规避执行、诋毁执行的老赖和犯罪分子,立即停止违法犯罪行为,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023年,榆林法院执行工作将聚焦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以“1365”执行权运行新模式为抓手,紧盯2035年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目标,强化执行工作主体责任,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执行协调和信息共享,全力推进执行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执行工作体系、执行能力现代化。下一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监管调度,确保执行质效平稳运行。通过建立“周提醒、月通报、季督办、年终大考核”的监管机制,实现执行质效指标适时、动态掌握。适时对全市法院财产处置、长期未结案件清理、案款兑付等工作进行调度,指派执行长蹲点督办。二是持续加强执行措施运用,确保对被执行人形成强大威慑。遵循“精准、广泛、有效、密织”的执行措施运用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做到一律查控、一律限消、一律纳失、一律临控。推广运用“预限消、预失信、预罚款、预拘留”执行惩戒预警机制,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不断完善综源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作用,借助各协助单位有效配合,进一步压缩被执行人生存空间。三是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执行工作高效推进。从“立案审查、节点管控、财产处置”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执行案款实现“动态清零”,长期未结案件实现可控管理,“两终”案件实现应恢尽恢。制定案件办案流程操作暂行办法,通过“榆林数据平台”随时监管全市法院执行质效运行情况,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动态监管和自动化预警,进一步提升执行办案规范度。四是持续加强专项行动开展,确保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全面贯彻落实省高院部署开展的“三秦锐士2023•促公正、提效率、惠民生”系列执行行动,开展好市中院组织的各类专项执行行动,特别是小标的案件执行专项行动,聚焦涉民生、涉小标的、涉特殊主体等重点案件依法高效执行完毕,切实化解各类涉民生信访案件,及时完整兑付执行案款,让人民群众拿到“真金白银”。五是持续加强执行机制改革,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三项机制”改革,全力推进执行事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执行团队化、实施案件繁简分流和执行事务集约化办理改革,将事务性、繁琐性工作集约化到执行事务服务中心,整合执行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实现现代化一站式执行服务。六是持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确保执行工作模式现代化。充分运用智慧执行App、阳光执行小程序、执行管家等线上小程序,深入推进执行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推行“智慧查控执行员”、“两终”案件等系统,推广使用“智慧封条”设备,实现执行工作全方位智能服务,切实提升执行效率和质量。

冯驿: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督查专员王东介绍全市生态环境领域诚信建设情况。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督查专员王东

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就全市生态环境领域诚信建设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及省市关于诚信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信息归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环境诚信应用为重点,做好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一)强化信息公示,夯实监管基础。全面落实《榆林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和《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季度监测点评办法》要求,全力保障“双公示”信息上报及时、规范、无遗漏。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均建立权责清晰的分级负责机制,层层夯实责任。二是创新措施。梳理编制了生态环境系统“双公示”目录,制定下发了《榆林市生态环境系统“双公示”工作方案》《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双公示”操作指南及提醒事项》等系列文件,明确专人负责、三级审核机制和月通报、年考核的督办制度,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水平。三是强化保障。将“双公示”融入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中,优化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将“双公示”作为检验作风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准,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信用中国(陕西榆林)网站公示行政处罚信息410条,行政许可信息602条。

(二)实行分级分类,提升信用监管。为提升环境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整合企业在线监测、排污许可执行、行政处罚等数据,打造环境分级管理平台,以数据驱动进行分析研判机制,动态生成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的“绿黄红”三色二维码,实现差异化监管,对绿码企业无事不扰,享受“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的惠企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守法;对黄码企业督促抓紧按照问题清单整改,避免遭受处罚;对红码企业列为重点管控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引导改正存在问题。目前,已将430家重点排污企业纳入平台动态评价,其中,绿码企业占比74.71%;黄码企业11.04%;红码企业14.25%。

(三)优化执法方式,彰显执法温度。一是深化正面清单制度。制定《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三项措施》并建立《2023年榆林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正面清单的111家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432次,压减现场检查285次,对环境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2家企业决定不予处罚。二是拓宽非现场监管手段。建立以自动监控为基础,视频监控、红外遥感、走航监测,大数据分析等为补充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全市安装联网在线系统513套、视频监控362套,配备无人机16架、移动执法设备64套。优先通过非现场监管排查异常线索,对发现异常线索的企业及时启动现场检查,截至目前,借助信息化手段梳理排查任务线索384个,帮助216家企业纠正涉及VOCs等环境问题168个;非现场监管未发现异常线索的,减少或免于现场检查,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四)加强环评监管,增强行业自律。按照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要求,持续加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复核,严厉查处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编制质量低劣等行为,截至目前,共开展技术复核二批次,累计抽查环评文件120个,对发现问题的11家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12名环评编制人员做出通报批评,并进行信用记分。

(五)创新修复机制,促进问题整改。一方面,创新信用修复提醒机制,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告知信用修复相关事宜,优化完善了信用修复流程,建立线上指导、快速办理等机制,指导企业尽快消除不良记录。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信用修复进行现场核查,问题不整改坚决不予修复,督促企业切实消除环境污染。今年以来,已累计指导72家失信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涉及整改环境违法问题86个。

(六)抓好诚信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将诚信宣传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工作中,充分利用“6·5”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通过门户网站、抖音、微信,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多种渠道,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和诚信建设宣传,上半年累计组织活动10余场,发布信息10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通过生态环境诚信建设的深入推进,反面震慑和正向激励两手促进企业守法守信,环境监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8月,榆林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82天,综合指数3.72,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局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建设诚信榆林的有关要求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差距,在后续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以创新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丰富实践载体为着力点,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及时传达学习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相关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诚信机关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干部职工诚信意识,提升诚信活动参与度。

二是强化差异化监管,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并根据应用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分级指标和相应的分值,逐步提高信用风险分类的有效性。推行审慎包容监管执法,对未造成危害后果的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减轻、免于处罚。

三是坚持帮扶执法,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严格规范执法与精准帮扶并重,执法和普法结合,处罚和教育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谢谢大家。

冯驿:下面,请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常华介绍全市信用监管工作相关情况。

榆林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常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榆林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诚信榆林”建设,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一、注重服务指导,提升年报公示质量

为提高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率,我局结合3.15、计量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年报宣传活动,并利用市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公示市县所三级年报咨询电话,积极做好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咨询服务工作,5-6月份,分批次建立未年报市场主体台账,通过短信提醒、电话督促等形式,提醒按时公示年报,共累计发送提醒短信5批次20余万条。2023年度,全市应公示年报企业102773户,截至9月18日,已公示96952户,年报率94.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根据信用等级,开展随机抽查检查

为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月份,调整扩大了成员单位范围,增加了综合执法、资源规划、金融、水利等13个部门,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动态调整了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共包含36个领域76个联合抽查事项,市本级共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53个,抽查市场主体386户,制定单部门抽查计划83个,抽查市场主体2240户。积极推进“双随机+信用”监管,根据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在检查对象抽取环节,合理降低信用风险等级低的企业抽查比例,建立“无事不扰”监管机制。

三、强化信用约束,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对未按规定的期限公示年报的6549户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会被限制或者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为提升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积极性、主动性,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企业年报信息公示“红黄绿”管理规定》,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根据企业年报公示时间,对自成立以来年度报告公示工作进行逐年评定,分为绿牌、黄牌、红牌三种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

四、着眼信用重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增强企业合规经营、诚信自律意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激发活力,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了失信企业警示约谈和信用修复培训会,对50余家失信主体负责人进行了培训,指导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对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截止9月18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026户,对法定代表人进行一对一的诚信经营培训,重塑了企业信用形象。

五、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强制退出机制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宽进严管”工作要求,建立“僵尸企业”强制退出机制,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税务局集中开展长期停业未经营市场主体集中清理工作,对连续2年未依法公示年报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3500余户企业进行集中清理,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依法吊销。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榆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一如既往积极作为,为维护全市市场经济秩序,服务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冯驿:今天发布会的议程进行完毕,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和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