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3-10-13 16:10:24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3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冀峰、基础研究处处长张杲出席,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化‘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二十三场。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先生,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冀峰先生、基础研究处处长张杲先生,请他们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王军副厅长作介绍。

pic

王军: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陕西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这个目标,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加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全省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9月30日,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54家,是去年全年总数的1.08倍,644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41%。

一、谋实抓紧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制定出台《陕西省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围绕西安“双中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培育发展等重点任务,精心谋划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

一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高水平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陕西实验室,加快在旱区农业、能源等优势领域谋划布局陕西实验室。加快建设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两个设施列入国家规划,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全球首个10皮秒级稳定度千公里光纤时间传递系统,国家超算西安中心通过验收,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支持高校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支持大院大所立足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优势迭代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2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西北工业大学解决了热化学电池长期面临的电解质离子大浓差难以构建的关键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现玉米小斑病感病新基因。

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瞄准最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6个科技重大专项、12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14个企业联合专项,集中攻克关键技术360项,解决“卡脖子”难题21项,填补国内产业空白22项。隆基绿能在商业级绒面直拉硅片上实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全球最高转换效率;中车永济成功下线全球最大功率20MW(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质子汽车推出国内首台镁合金轻量化挂车;北极雄芯发布我国首款基于Chiplet(芯粒)架构的智能处理芯片“启明930”。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制定《关于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牵头组建2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3个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领域,全省引育企业137家,秦创原总窗口落地企业43家,有望培育形成我省主导优势产业;光子产业领域,全省聚集企业315家,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322家,438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中,科技型企业达到299家、占比68.26%;科创板、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达到15家和5家。1—9月,全省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数量2.76万家,同比增长6.2%。

二、聚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支撑,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的“雨林生态”。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总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雨林生态”。

一是做优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探索全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出台支持秦创原建设《财税措施》和一系列专项政策。8月份,集中兑现项目862个、资金4.87亿元。完善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体系,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累计为1851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8.31亿元;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847个;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入原双创主体6893个。加强和规范“三器”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447个,其中国家级载体145个,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加速构建“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总窗口与6个地市建立“双向飞地”,新组建10个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助力各市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303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68家。

二是深入推进“三项改革”,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贯彻落实《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制定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3个《工作指引》,部署实施68个“三项改革”专项、支持经费4770万元。搭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平台,举办“三项改革”专场路演43场,带动全省举办路演对接活动144场,路演项目872项,融资超过26亿元。全省53205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同步转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科研人员创办领办企业数量达到862家。

三是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建设,全面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采取“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41名。推行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联办”,试点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新组建3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训科技经纪人(技术经理人)1930名。在省科学技术奖增设“创新驱动秦创原奖”,今年首次表彰了4位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基金规模不断壮大,总规模达到1330.65亿元;“秦科贷”累计为6300余户中小微企业发放风险补偿贷款316亿元;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

三、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能力提升、作风建设,充分激发干部奋发进取的“良好状态”。把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问需创新主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先后带队赴科技部有关司局、8个省市、6个省级部门、11个地市、75所高校院所、200多家企业等对接调研,全面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难点、政策落实兑现的卡点,梳理分析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形成40类问题清单,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凝心聚力发展,带头破解难题。聚焦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源和症结,围绕“做优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于推进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建设”2个典型案例,开展解剖式调研;围绕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西安“双中心”建设等6个课题,开展专项调研。梳理形成34项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

三是用心用情汇智,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把找问题、听需求与送政策、送服务结合起来。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6171个。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面向全省65个县区选派“三区”人才1095名,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聚焦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问题,出台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推进全省213家服务机构的10226台(套)设备仪器开放共享,累计服务共享机时数达到869万小时。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不断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高水平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加强协调联动,落实好《“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双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做优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制定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拓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探索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秦创原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加快构建“一总多区”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三是推动“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拓展试点范围,完善线上路演平台,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力争到年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5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

四是加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步发力,在供给侧,按照技术领先程度、技术就绪度、商业就绪度、市场就绪度等维度,全面梳理我省各类创新主体拥有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成果,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成果转化产业化;在需求侧,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系统梳理产业升级迭代技术、突破引领技术、提升改造技术、短板弱项技术等4类清单,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解决一批重点产业最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实验室体系,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加强国内外、省内外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对接、项目引进和成果转化。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王厅长。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各界导报:请问“三项改革”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如何更好做到扩面、提质、增效?

王军:谢谢你的提问,感谢你对科技工作特别是“三项改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激发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年3月起,我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目前,全省75家试点高校院所,53205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为进一步放大“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2022年年底,我省出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今年7月份,省委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提出,推动“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得更好、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

一是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上下功夫。出台“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将“三项改革”范围扩大至公立医疗机构和军工科研单位,支持科研院所等单位打包“托管”科技成果,由政府平台公司实施转化。将路演范围扩大至成果、产品、场景、金融、团队等,构建“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不断丰富“三项改革”内涵,将“三项改革”经验做法纳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大突破”。

二是在提升成果转化效益上下功夫。支持企业“发榜”、高校院所“揭榜”,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模式。鼓励大企业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引导各类研发平台开放共享。推行“以演代评”的成果评价方式,加大对优秀路演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在提升科创服务质效上下功夫。优化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提升“三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支持秦创原发展公司探索打造工业地产陕西模式。加强秦创原工作站建设,加大科技经纪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设立由政府主导的科技经纪人平台。强化财政金融联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是在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在支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3所高校“三项改革”综合试点的基础上,遴选新一批“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从操作层面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能否介绍一下,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面作了哪些重点部署?

王军:谢谢,这个问题请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冀峰同志回答。

pic

冀峰: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抓创新驱动的总平台总抓手。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围绕高标准推进“三个年”活动,以抓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为牵引,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及使用,高标准部署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加力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

一是抓高质量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按照技术领先程度、技术就绪度、商业就绪度、市场就绪度等维度,围绕我省36个重点产业链,全面梳理近五年陕西高校、科研院所、各类实验室、创新平台及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成果855项,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根据市场就绪度已初步建立项目库。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2023年在高端新材料、能源绿色低碳开发、氢能等领域部署实施“两链”融合企业联合专项14个,面向全国公开发布“揭榜挂帅”课题,在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启动实施课题23个。在高端数控机床稳定性控制、激光传感器制备、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制备、钛合金均质熔炼及成形技术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配合省发改委起草《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省科技厅牵头制定起草了《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陕西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创新平台及主攻方向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全省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情况以及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系统梳理形成了西安“双中心”建设2023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目前,西安“双中心”建设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在光子、机床、半导体、光伏产业等领域布局建设20个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装备等领域布局建设10家陕西省中试基地,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机制,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设立“三项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按照“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思路,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90名。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新培养认定652名科技人才和199支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支持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00支,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打通科研人员与企业家的双向流动通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陕西网:下一步,省科技厅在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建设有哪些的计划部署?

王军: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基础研究处处长张杲同志作介绍。

pic

张杲: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有关部署,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一)着力提升原始创新供给能力。加强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和独创性研究。围绕信息科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部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着力解决创新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问题及前沿技术问题。

(二)培育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实施省基础研究计划杰出青年项目,鼓励支持青年学者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进入会议评审但未获立项的申请人,在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择优给予特别支持项目资助。

(三)推动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支持设立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协同的联合基金。

二、培育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一)高质量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陕西高质量发展需求,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挥好长短波授时系统和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科学效益,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转化医学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先进阿秒激光和电磁驱动聚变等设施建设,科学论证,前瞻开展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

(二)全力构建凸显陕西优势的实验室体系。围绕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重点特殊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推动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网络”体系。围绕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实验室。结合行业特点,对陕西实验室建设每年给予1000万-5000万元补助。推进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对获批新建和重组成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奖补,力争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聚焦空天装备、储能、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秦岭生态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后备力量。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按照“建管结合、服务需求、链接产业、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省重点实验室布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下一步,省科技厅在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军:谢谢陕西日报长期以来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报道。

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省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大力完善和优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以“双中心”建设为契机,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抓手,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快推进《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工作。贯彻落实省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梳理细化任务分工,稳步扎实推进,确保科技强省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科研诚信、尽职免责等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打造示范西部的最优创新生态。

二是不断优化科技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实验动物许可等事项审批流程,精减审批时间和申报材料,持续推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外国人来华许可等“零跑动”“无纸化”“不见面审批”。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方式,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类、人才类和软科学类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完善科研经费监管负面清单,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

三是不断优化科技型企业成长环境。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牵引示范作用,支持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基地等,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创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进基金增量扩容,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是不断优化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双向发力,制定产业科技创新耦合图谱,部署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对接。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加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深度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的科研攻关体系。

五是不断优化科研人员服务保障。让人才发展成长有通道,构建战略科技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梯次培育体系。让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打造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链条式孵化体系,为广大科研人员实现理想提供最佳沃土。让人才施展才干有空间,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于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中成绩突出的高校院所、创业团队、科技人才给予倾斜支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

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一方面需要我们在政策上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真正为我省各类科研人员释放活力创造良好的科技生态氛围。

李惠: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