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七年建设情况介绍

时间:2024-04-02 16:45:27 来源:陕新发布

4月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文政,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副主任李群刚,杨凌自贸办副主任张健,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局长、自贸办主任刘洪涛出席,介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七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华广洪主持。

华广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文政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七年建设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副主任李群刚先生,杨凌自贸办副主任张健先生,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局长、自贸办主任刘洪涛先生。

下面,首先请张文政先生作介绍。

pic

张文政: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关心和支持。我省自贸试验区挂牌已满7年,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7年来的建设情况。

7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聚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开放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突破,3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国家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一是紧扣市场化。聚焦经济主体准入、准建、准营、准退等开展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改革创新,率先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水利工程“不见面开标”和“电子保函”投标模式,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区域评估和审批告知承诺制、联合验收等创新措施,实现交房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二是紧扣法治化。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吸引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西安仲裁委员会、知名律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上线运营全国首个国际商事法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解决”全链条“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三是紧扣国际化。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及流程,设立人才投资基金,颁发我省首张外国人才创业工作证,全省首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成功落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建立西北地区首个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搭建国际教育双创就业平台和国际人才引进服务平台等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揭牌至2023年底,我省自贸试验区新登记经营主体21.08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2.2万户,含外资企业1045户。

二、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一是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自贸试验制度创新成果—“舱单归并”新模式为企业节省90%以上通关费用,全国首个内陆港启运港退税政策为企业资金周转节省1个月时间,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52.5亿元。西安国际港站在全国率先实现整列集结、抵港直装、港区一体化,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达2万列的车站。

二是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形成航空口岸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施“保税航油”“三关合一”等创新举措,累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202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待旅客41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恢复至26.6万吨,在营国际客运航线恢复至33条,全货运航线增长至45条,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

三是高标准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发展。西安港建设“一带一路”内陆中转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海联动、多点协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骨干网建设示范工程被命名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签订《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协同开放发展合作协议》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创新西安宣言》。开发空空中转、空铁联运等中转产品,全省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西安—哈萨克斯坦)发车,全力打造西安空港枢纽卡车航班中心和TIR跨境公路货运集散中心。

三、深化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外向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外商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星二期、法国达能、锂创(西安)新能源、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等一批外资企业、项目在区内聚集。2023年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3.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已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支撑。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各功能区聚焦产业定位和比较优势,努力实现错位发展。高新功能区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2%。经开功能区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港务区功能区融资租赁企业占全省70%以上。浐灞功能区会展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空港功能区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50亿人民币。沣东功能区2023年服务贸易额2.4亿美元。秦汉功能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微生物测序中心。能源金贸功能区聚集中石油中原港务能源贸易结算中心等企业。杨凌片区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丝路电商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电商散货铁路集拼业务,引进菜鸟国际、极兔国际、叮当快药等3家估值过百亿的全球独角兽企业。2023年129家企业完成跨境电商项下进出口89.41亿元,增长50%。西安浐灞国际会展公用型保税仓建成投用,开展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等国际贸易业务。引进东航赛峰等核心企业,搭建国际航材供应链服务平台,飞机保税维修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外综服企业服务近千家中小企业产品走向海外,累计在23个国家和地区布局53个“海外仓”。

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着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一是做细“丝路自贸”。全国首个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项目建成投用,建设“一带一路”大宗商品、木材等6个交易中心。创新“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欧产业园”新吸引一批企业入驻。持续提升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和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成效,联盟成员队伍不断扩大。在7国设立7个“秦岭工坊”,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新型职业技能人才。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8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推动文化“走出去”。

二是做优“科创自贸”。在海外设立12个离岸创新中心等科技服务合作平台,出口技术3000余项,服务和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搭建京陕双区联动“科技金融超市”,为两地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最大程度降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探索形成“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为企业办理再贴现91亿元,节约融资成本约2800万元,该案例被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是做强“农业自贸”。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建成投用,高水平组织农业技术涉外培训,2023年举办农业援外培训16期、远程培训10期。围绕种业对外开放开展先行先试,搭建常规引种进境快速通道,实现血竭中药材原料进入杨凌综合保税区。发放全国首笔种业制种“双向订单”贷款、首笔新品种权质押贷款。成立种业等6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在哈萨克斯坦等地建设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农业企业“棚掌柜”产品遍布西北地区,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等高科技涉农项目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记者朋友,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为我国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3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推动我省自贸试验区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了“全面推进、提质跃升”的新阶段。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用足用好先行先试优势,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产业培育,加快集聚国内国际高端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相通、产业相融、规则相连,当好制度型开放的排头兵,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谢谢大家。

华广洪:谢谢张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报道: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各不相同,是丰富多样的自贸试验田。请问,下一步西安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优势深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pic

李群刚: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七年来,西安区域紧扣国家战略定位,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胆探索出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多项成果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供了生动的西安样本。

在差别化改革探索方面,我们重点围绕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开行深化改革创新,先后推出了舱单归并、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陆路启运港退税等20多项创新举措,加速释放创新红利。“舱单归并”新模式可为企业节省90%以上通关费用;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累计服务全市256家企业;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14.62亿元。系列举措助力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增加至18条,“+西欧”集结线路达23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加快建设丝路电商中心,与菜鸟集团深化合作,打造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非空业务总部,引入金畅科技、贞知科技、诺士兰等6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跨境电商企业。截至目前,园区跨境电商企业达到320家,跨境电商专列开行超过500列,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2亿元,在全市占比超过60%,“跨境电商+长安号”已成为贸易增长的一个新引擎。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累计吸引了博世力士乐二期、东航赛峰、菜鸟国际、梅里众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项目在区内集聚壮大,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截至今年2月,西安区域累计新增经营主体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51家,新增经营主体是设立前的8倍,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下一步,西安区域将进一步聚焦功能定位,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一是更加注重强化改革的系统集成。高质量落实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规则要求,主动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研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明确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制度创新主攻方向,推动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氢能低碳、数字贸易、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以全产业链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今年的目标是全年培育创新案例不少于80项,国家级创新成果不少于6项。

二是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围绕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扩大光伏、汽车、中医药等产品和技术、标准、服务出口,着力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深化“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今年将开设“丝路长安”文化餐厅,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交流互鉴。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拓展中欧班列本地和回程货源,不断提高港口吞吐量和本地结算率。积极培育“超级承运人”,持续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不断增强西安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加速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我们围绕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等搭建了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丝路国际保理平台等十余个服务平台,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提升试验示范平台牵引力,助力全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迈出更大步伐。谢谢。

香港经济日报:杨凌自贸片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在推动农业领域对外开放方面有何成效?

pic

张健: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杨凌自贸片区的关心与支持。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挂牌七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在统筹推进“农业自贸”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持续推动农业领域制度创新。在农业领域对外开放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特别是在种质资源跨境流通、药用植物进出境管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杨凌片区成立7年来,已累计形成70多项系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7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5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7项案例被评为我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凸显了农业特色。

二是加快农业领域开放平台建设。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布局建设国际农业合作平台13个。建成全国首个服务于农业产业的综保区—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推进国家(杨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药用植物进境绿色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同时,种质资源保税研发产业园、境外药用植物原材料集散加工中心、国际生产资料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对外开放平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三是不断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组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项,不断攻克制约旱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科技交流与培训常态化开展,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等重要活动40多场,培训国外农业官员和专家3.5万人次。积极推进科技推广示范工作,按照“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推广115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技术,制定7项作物生产标准、11项作物生产技术规程,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得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普遍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定位、强化使命,进一步发挥自贸区引领作用,在制度创新、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为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不断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杨凌片区的发展。谢谢。

国际在线: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座谈会要求各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畅通开放通道、产业聚集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着力推进差异化发展。请问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在这些方面有哪些亮点?

pic

刘洪涛: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西咸新区的关注。一直以来,西咸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抢抓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贸、临空、保税、跨境、口岸、航权”的叠加优势,聚焦枢纽通道建设、贸易新业态的培育、创新外籍人才服务,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西咸区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是不断提升航空枢纽能级。在提升便利化方面,我们建成了全省首个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创新开展了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开创了“互联网+进口快件派送跟踪”新模式。国际快件通关效率较原先提升了30%,2023年通关量1.24万吨、719万票,同比增速65%,全国排名第五。在提升通达度方面,已开通客货运航线386条,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1条,第五航权航线4条,通达全球38个国家,81个枢纽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2023年开通了全省首条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多斯托克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丰富了航空枢纽国际段的运输方式。

二是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中心仓,开展了保税和保货物“一单发出”等改革实践,落地了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等业务,培育“10万单”级跨境行业龙头企业10家,形成了“四园区一基地”的跨境电商产业格局。在保税维修方面,搭建了国际航材集中供应平台,实现各类航材备件统一议价、集中采购,实施“分批出货、分批缴税、集中报关、统一存放”。目前,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航空飞机维修服务业务规模已累计突破10亿元,基本涵盖了飞机整机及零部件维修、航材保税加工等航空维修服务业态。

三是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在经贸合作方面,我们率先搭建了西北首个省级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最优政策分析、规则解读、原产地判定、智能通关一体化等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已注册会员500余家。此外,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搭建了航空货运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站式制单申报、跨部门数据交换、跨系统数据复用等功能。在人文交流方面,我们率先在全省开展自贸试验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试点,允许硕士及以上外籍留学毕业生及海外创新人才,直接以科创服务载体为主体申办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创业工作许可有效期最长可达两年。目前,已认定试点科创服务载体9家,吸引签约项目16个、外籍人才18人,注册公司8家。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立足秦创原总窗口,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全省“科创自贸”建设;加快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为全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强动力、增活力。

谢谢大家。

西部网: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刚才在通报中也提到我省已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2024—2027年)》。请简要介绍《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pic

张文政: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省自贸办牵头,与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区广泛调研学习、听取意见建议、充分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进行总体谋划设计。

《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实施制度型开放提升行动。二是实施开放通道建设提升行动。三是实施重点产业开放发展提升行动。四是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五是实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提升行动。六是实施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行动。

主要特色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对标最高标准。对标《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和《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谋划我省先行先试任务。比如,探索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开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跨境技术贸易便利化通道。

二是突出差别探索。按照商务部关于“中西部自贸试验区要畅通对外开放通道”的要求,结合陆港、空港建设实际,提出开展陆路贸易规则体系研究,争取扩大第五航权配额。服务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等国家战略,提出率先在自贸试验区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提升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和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成效,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产品走出国门。

三是聚焦发展需求。围绕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推动工业、文旅、农业等产业链创新发展方面,提出做强光伏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探索建立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国外展商、展品“绿色通道”;探索开展农产品标准互认、检验检疫、生物风险评估业务。围绕破解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开展首创性制度创新,提出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建立自贸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

谢谢大家!

华广洪: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