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6-25 18:43:00 来源:陕新发布
6月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未央区、西咸新区、经开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未央区书记刘国荣先生,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艾晨女士,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贾强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刘国荣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刘国荣: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未央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2023年,未央区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在产业转型、城市建管、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集中发力、探索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再度入选全国百强区、创新百强区。
一是我们主动应变求变,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将六村堡片区300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打造“立起来的都市工业园”,重回工业赛道。精选100名科级干部担任项目“代办员”,助推“西北有色新材料双创示范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建立政企见面会制度,解决135家企业196个具体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积极挖潜培育,新增“五上”企业248家,是近4年来新增数的总和。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审批时限压缩61%,跑腿次数减少73%。全年吸引1.56万个企业落户,增量全市第一,经济主体突破了21万户。地区生产总值达1565亿元,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9%,稳居全市第一梯队。
二是我们坚持精建细管,推动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完成元朔大道等3条道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建成团结片区9条市政道路,永淳路等8条道路被评为全市最佳道路。在全区38个村全面开展城中村整治,完成“治乱、补短、提升”前三篇文章,累计提升建筑立面73万平方米,落地弱电10万延米,改造上下水管网16万米,修缮村道3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停车场52个、活动广场31个、便民市场14个,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三是我们恪守为民情怀,推动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完成市75中、未央路小学等7个校建项目,新增学位5040个;启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615计划”,向改革要动力,有效激发教育系统活力。高标准建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4个社区医养结合“双中心”,与市三院、市红会医院合作共建“卫星医院”,区域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抓实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收回土地3206亩,追缴集体合同欠款2.25亿元,排名全市第一;通过“一地一价”重新定价,实现村集体增收3500万元。
四是我们深入探索创新,推动基层治理蹚出新路。把社区、小区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点串线、织线成面,做实基层治理。未央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社区构建起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工作站及楼栋长、社区警务室、业委会(物管会)、网格单元(多网合一)4条工作链,新增基层工作力量1.5万人。依托区委党校,成立全国首家基层工作力量培训基地,自编教材、自我培训、全员轮训,提升了新聘人员的适岗能力。按照“专项整治‘打底’、长效管理‘固基’”的思路,举全区之力开展了城市小区群租房、城中村出租屋、社区(村)消防安全隐患等8个专项整治,有效解决了火灾隐患、出租乱象和环境卫生问题,辖区更加平安稳定,连续4年获评省级“平安区”,今年荣膺“平安银鼎”。
2024年,未央区将聚力“五个新提升”,推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在推动片区发展上实现新提升。在六村堡片区,推动未央国际科创中心、高仙机器人等项目开建,实现未央都市工业园建设的实质性破题。同时争取草滩八路以西土地获批,并及时启动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徐家湾片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高航空发动机产业本地配套率;助推西核东区新厂房建设,持续扩产提能;10月未央金融中心交付使用,年底未央龙湖天街开业运营,全力打造团结政经功能集中承载地。在未央湖片区,发挥武德路科创街区的优势,吸引更多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完成科创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围绕未央湖打造微短剧拍摄基地、新媒体产业园和文创街区,抢占发展新赛道。在未央路片区,推动大明宫、龙首等商圈转型升级,支持龙头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更多甲级写字楼和特色楼宇,持续壮大商圈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在汉长安城片区,推动米禾农场等更多农文旅项目落地,让区域更加可游、可感、可知;实施遗址区全域自来水供水项目,彻底解决群众用水问题。
二是在优化城市形象上实现新提升。提速武德路东侧规划路等22条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开放朱宏路体育运动公园,依托老旧小区和街巷提升改造,打造集商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时尚街区,不断提升北城宜居品质。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放等源头管控,争取更多蓝天白云。
三是在强化基层治理上实现新提升。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七个全覆盖”专项行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未央”。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志愿者及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的第5条工作链。针对居民不同需求,“一社区一策”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循序渐进丰富服务内容,方便群众生活。推广“社区跑团”“村超村晚”等模式,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好城中村整治“收回、增收”后两篇文章,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是在增进百姓福祉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615计划”,做实“名校+”和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办好团结等学校,大幅提高北城教育质量。完成区中医医院、区养老院建设,做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中心,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医养水平。
五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用好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建立“五上”企业“白名单”机制,“一企一策、分类分级”培育,确保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60家,筑牢稳增长的基础。实行“区级领导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处级领导任‘五上’企业服务员、科级干部任重点项目代办员”三级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重点项目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未央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刘书记。下面请艾晨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艾晨: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西咸新区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西咸新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我们的成效可以用“三高三精”来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稳增长、强招引,经济发展高速。这一年,全区上下锚定目标、奋勇争先,全年GDP增长7.9%,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落地汇川技术、西工钛区域总部等330个项目、总投资近2500亿元;引进内资1108亿元、使用外资1.55亿美元。三一智能制造、秦川工业母机等大项目竣工投产,82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隆基150GW单晶硅片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激活力、谋创新,产业发展高质。我们举全区之力建好秦创原总窗口,大力推进“三项改革”。2023年,新增科转企业332家,新增科小4970家、高企1756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24亿元,这几项指标分别是前年的2.3倍、3.6倍和1.7倍。新区成立了秦创原资本大市场、人才大市场,“三池一机制”还获评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
三是拓功能、促转型,聚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我们始终牢记“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的使命担当,在全国率先实现与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投用西北首个RCEP企业服务中心,开通全省首条TIR货运线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205%、28.8%;“一港模式”等30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四是夯基础、破难题,西咸一体化发展精进。我们始终牢记立区初心,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通过建设地铁、路桥等重大交通设施加速“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北首条智轨示范线、地铁16号线一期开通运行,阿房一路等8条互联互通道路正式通车;“两市一区”公交卡实现同城化同折扣、同待遇;290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西安、咸阳两地市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五是强规划、优环境,城市建设愈发精致。我们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探索,做到了“将每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一年来,建成市政道路60.5公里;“五河一湖”水质100%达标;新增城市绿地182万平米,新建绿道63公里,“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新区群众生活的标配。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秦汉新城圆满举行,一幅多彩的西咸画卷向全社会精彩亮相。
六是惠民生、强服务,幸福生活别样精彩。这一年,新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铁一中等名校落地开学;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建成投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460人,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5.6%;新区美丽宜居村庄达到20个;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银鼎”。
2024年是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新十年、再出发”的起步之年。我们将以西安都市圈极核区为统领,全力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和西安-咸阳一体化,承载试验区综合功能,形成“双中心”示范效应,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西咸样本。
一是坚持西安咸阳一体化立区初心,在打造西安都市圈核心功能区和重要增长极上聚力攻坚。我们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年度实施总投资1542亿元的52个一体化重点项目,不断加快建设11条互联互通道路。全年新增“名校+”教育共同体8个以上、医联体2个以上。年内与咸阳市“跨区通办”事项增至400项。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在推动总窗口裂变释能和“双中心”成形起势上聚力攻坚。
我们坚持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做好全省“三项改革”的先锋队,推动秦创原科技大市场、专利池一期建成运营,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18亿元。加快西安国际人才港、金融小镇建设,规划建设从孵化器到产业园的全链条科创载体。推动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是坚持把“4+1”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产业聚链成群和经济量质齐升上聚力攻坚。
我们紧盯做大做强“4+1”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旅体融合产业和都市农业,力争先进制造业规模超过500亿元,临空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五上”企业突破1740户,民营经济总量达到330亿元。
四是坚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题,在发挥先行示范和提升城市能级上聚力攻坚。
我们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建好新轴线、昆明池、创新港等示范性单元。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抢抓国家气候投融资和碳达峰双试点建设机遇,不断壮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新产业、新业态。
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久为功事必成。西咸新区将以抓铁有痕的干劲,踏石留印的韧劲,主动作为、奋力进取,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西咸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艾晨主任。下面请贾强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贾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芒种至,仲夏始,麦飘香,在这个丰收与播种不期而遇的美好时节,很高兴能在此向大家介绍经开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相关情况。首先,我代表西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长期以来参与经开建设、关注经开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是经开区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我们迎来建区30周年里程碑节点,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建设重磅启航,具有经开特色的“千百十亿”现代产业体系蓝图精心绘就。我们坚决扛起“当好北跨发展主力军”的职责使命,围绕“六个打造”奋斗目标,聚力抓好“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6亿元,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由28位提升至23位,成为商务部2015年重启综评以来西部地区唯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国家级经开区。
一是主导产业实现提质扩量。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2000亿元大关,总量实现规模突破;汽车产业完成产值943.9亿元,增长38.4%;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417.5亿元,增长15%,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3.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基本盘不断夯实。
二是招商引资实现历史突破。我们推行全员招商机制,全年引进项目178个,总投资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52.8%;实际引进内资860亿元,同比增长26%;实际使用外资(FDI)超2.5亿美元,排名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在全省202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评比中,获得先进开发区首位荣誉。
三是项目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全年8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82.4亿元,新开工项目34个,竣工项目20个,新项目开工率、入库率均为100%,项目竣工率达到143%。其中,隆基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73天,是西安市实施“北跨”发展战略以来,决策效率最高、落地开工最快的重大产业项目。
四是发展动能实现快速聚集。全面管理渭北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北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快秦创原新材料未来产业聚集区和新材料陕西实验室建设,打造新材料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全年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家,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2个,形成国家和省级复制推广案例5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国字号”荣誉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五是营商环境实现品牌升级。开展“百人助千企”活动,主动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十六条、稳经济二十七条等惠企政策刚性兑现,交房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三个上门”行动等系列举措打造优质完备的要素环境。全年新增企业1.63万家,培育“五上”企业128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经开区第十、西部第一。
六是民生福祉实现大幅增进。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红会医院北院区、儿童医院经开院区3所三甲医院开诊运营,开元大剧院顺利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2790个,190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元凤三路、纬二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10座,高品质城市生活更加可观可感。
2024年,是经开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破题之年,我们正聚力“八个新突破”,全力以赴强工业、扩投资、稳增长、抓改革、惠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加速转变,努力在城市“北跨”进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一是当好工业经济主战场。聚焦先进制造业主责主业,统筹整合区域资源,积极引导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围绕低空经济、增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推广应用。全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着力提升招商质效。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相结合,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00个、总投资1650亿元。截至一季度,已新签约鹏瑞利、西安超晶、航空发动机等项目43个,总投资275.7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新签省际合同项目、一把手抓招商、新签约合同项目投资额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着力强化园区承载。统筹推进北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泾渭工业园、渭北工业园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中心区和高铁新城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加快中粮可口可乐、德国依必安派特、美国百事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力和聚集效应。
二是当好改革开放主力军。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行政区与开发区协同高效发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推进综保区优化调整和创新升级,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支持隆基、陕汽、吉利等重点企业走出去、扩市场;聚焦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力争全年引进外资先进制造、研发项目15个,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以外资突破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
三是当好产业创新主引擎。深度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成形起势,着力打造秦创原新材料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探索出一条具有经开区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创新路径。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个,以产业创新开启经开创业新征程。
下一步,经开区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落实落细“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自觉挑起全市建设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大梁,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经开答卷。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贾强主任。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国际在线:刘书记,您刚才介绍情况时提到,未央将在六村堡片区打造“立起来的都市工业园”。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都市工业园的有关情况。
刘国荣: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去年,我们积极响应西安“产业强市”战略,着力在六村堡片区打造“立起来的都市工业园”,重回工业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之所以把“棋子”落在六村堡片区,是因为这里区位优势明显,配套设施齐全,是西安市发展工业的“白菜心”。
工业园一经推出,市场反应热烈,一大批企业到未央来洽谈。目前,我们已完成规划调整、成本核算、产业定位、政策匹配,近期将出让第一批次2个地块约155亩土地,实现未央都市工业园开发的实质性破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1年供地、2年成型、3年成势、5年成为西安工业重要增长极”目标,打造产值过500亿的“专精特新”产业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提速土地整理,把园区建“快”。积极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批复和详细规划审批,有序高效拆除片区内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同步启动清表、文勘等工作,实现 “标准地”供地,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
二是提速配套建设,把园区做“熟”。启动尚耘路等主干道路施工,推进水电气等配套建设,同步在园区内布局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三生融合”的宜业宜居环境。
三是提速招商引资,把园区育“强”。围绕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谋篇布局”,按照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等指标严格筛选入园企业,吸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入驻,推动“工业上楼”,真正打造西安主城区极具影响力、聚合力的都市工业园。
在此,也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来未央工业园投资兴业。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请介绍一下西咸新区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的相关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艾晨: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始终坚持产业立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承载、园区化推进”的思路,加快推进“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谋篇布局做强产业竞争力,也就是要做大规模和体量。在“4+1”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上,面向国家发展所需,紧扣产业创新所向,西咸新区明确了21个细分产业发展方向,启动编制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规模提级发展,全年力争“4+1”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
二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做活创新驱动力。全面落实新一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学科+产业”等新型创新模式,不断增强产业的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以高水平园区建设做深产业承载力。把秦创原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和关键抓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定位,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加大专业化、综合性配套供给,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园区得到发展壮大。
四是以高标准项目建设做实产业支撑力。狠抓重大项目达产达效,通过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推动隆基二期项目、陕煤研究院、秦川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全面投产;推动同力重工智能化升级、中车西安车辆厂扩产扩能等项目加快实施。
五是以高成长企业梯队做大集团带动力。以“链主企业”为带动,强化“链长制”工作机制,聚焦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形成“小而美”“中而优”“大而强”企业发展梯队。
六是以高品质营商环境做优要素保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土地要素、融资服务、人才配套、技术创新等要素保障,打造西部一流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护航保驾。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西咸新区的关注!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贾主任您好,您刚才在发布辞中提到了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经济热词和未来发展聚焦点,经开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何破题之策?
贾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对于您所提问的破题之策,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第一方面,是经开区能不能破题?这是前提。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具备破题的条件,也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我们有产业基础。如果说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主要靠科技创新,那么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在制造业。经开区经过30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具备千亿集群实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已锁定千亿规模,制造业规模、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市前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渥的土壤。
其次,我们有创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靠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经开区作为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建设的引领者,拥有各类创新平台639个,院士工作站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906家,年技术交易额达到112亿元,今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在经开区建设新材料陕西实验室,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
最后,我们有发展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经开区作为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要承载地,目前已经拥有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支撑新质生产力的主导行业,2023年,11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00亿元,蕴含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第二方面,是经开区怎么来实现破题?也就是我们如何把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加快“三大要素融合”。
一是加快创新体系融合。我们将依托西北有色院和新材料产业优势,加快建设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新材料),以新材料陕西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源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加快数字化体系融合。我们将以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着力在产业服务数智化、新技术创新应用、企业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建成4个示范场景。未来三年,我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要达到9%以上。三是加快保障体系融合。我们将加快人才资源、现代金融、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等要素汇聚,做优海智工作基地,做实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形成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的融合体系,用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产业聚集提供要素保障。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大家继续关注“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