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6-25 18:48:27 来源:陕新发布

6月12日,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鄠邑区、蓝田县,高新区、浐灞国际港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本次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鄠邑区委书记李化先生、蓝田县委书记、县长徐毅先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华先生,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李化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李化: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鄠邑区的关注、关心、支持!

2023年,鄠邑区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发展,GDP总量首次迈上400亿大关,时隔20年重返全省“十强县”,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是十年来受中央媒体关注最多的一年,也是获国家级荣誉最多的一年。

一是延链条促转型,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紧盯比亚迪延链补链强链,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2%。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6家,生物医药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市率先开展产业类用地储备和出让试点,用好5亿元周转金,盘活低效用地13宗650亩,新增工业投资22亿元,沣京工业园产值、税收分别增长20%、33%,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工业园区集约评价第二。

二是抓服务强保障,营商软实力不断优化。对产业类项目采取“企业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专班推进”,2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7亿元,获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考核奖励1000万元。建立问题互动、检查联动、联合推介3项机制,组建土地供应、资金奖补、人才引进、服务投诉、上市服务5个专班,助企减负释能。成立校地发展联盟,建立驻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供共享车间、共享办公室、共享会议室,免费全程代办高校教师创业手续,总投资15亿元的高校产教融合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西安体育学院年内教育教学全部搬迁至鄠邑。

三是补短板蓄能级,区域承载力大幅提升。西户铁路与地铁五号线初步实现无缝换乘,初步实现公交化密集化运行。环山旅游路鄠邑段改造提前通车,完成画展街、西街等老街区改造提升,新的体育中心即将投用。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与新城、碑林在基础教育方面全面合作,扩大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是促振兴提质效,乡村新魅力更加彰显。持续丰富文艺赋能城乡发展模式,举办终南艺术季等文化活动50余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8号公路沿线人气商气持续增强,“关中忙罢艺术节”入选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蔡家坡获国家级荣誉9项。

五是增本领优作风,内生驱动力加速释放。实施干部“提质赋能”,与成都金牛区签订干部互培协议,选派76名干部赴省市部门跟岗,组织11名领导干部到成都金牛区挂职、43名市管区管干部赴复旦大学培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打造“南山北水”两个警示教育中心,对全区科级以上干部、村“两委”会成员开展全覆盖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筑牢防线。

2024年,我们将以全市“八个新突破”为抓手,发挥生态核心优势,以产业为先导,奋力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厚植发展优势。围绕渼陂湖片区建设新质生产力集聚区,打造“双中心”建设拓展区和创新区。吸引科研院所建设所外所、创新所,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引进研发有优势、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和科创总部载体。

二是坚持以园促产,做强主导产业。实施环保综合治理提升、产业赋能焕新、服务功能提升三大行动,聚焦主导产业、专注专精特新,将沣京工业园打造为“以环保绩效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省级示范园区,力争年产值增长25%以上。持续提高比亚迪、西电等龙头企业就近配套率。建设一站式服务、省级人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三大中心,助力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文艺赋能,促进城乡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站稳人民立场,用艺术改造提升美学空间,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挣钱更容易、过得更幸福。成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环山路片区联村党组织,采取市场化运行手段,办好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第二届终南艺术季,实现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到文艺赋能城乡发展。

四是坚持重点突破,促进乡村振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三个乡村”。实施“整洁乡村”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域推进农村环卫一体化,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实施“气化乡村”行动。年内天然气主管网铺设至全区所有村村口,3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环山路以南25个村全面通气。实施“文明乡村”行动。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航工程”,启动农村后备力量培养三年行动,打造乡村党校矩阵,用城市文明助推乡风文明,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五是坚持宜居宜业,提升区域承载。加密西户铁路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提高与主城区通勤保障能力。提升老旧街区、背街小巷道路配套设施,综合改造35条市政道路,新建、改建桥梁11座。加快充电站和15分钟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坚持优质均衡,增进民生福祉。启动新一批15所“新优质成长学校”培育计划,建成凤巢公寓保障房488套。强化网格管理,划小单元、整合队伍,实现一网统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三条底线”,确保秦岭保护、金融风险“不出问题”。

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昂扬精神状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做出鄠邑贡献。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李书记。下面请徐毅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徐毅: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蓝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蓝田县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锚定绿色蓝田、幸福家园奋斗目标,改革创新、攻坚突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扩投资、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施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141.8亿元,项目数量、产业项目占比创历年新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8%,获评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县。

二是抓转型、调结构,产业质效不断提升。新建设施果蔬产业园20个,蔬菜总产16.3万吨,果业产值突破13亿元。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137家,电商交易总额47.3亿元、增长15.1%,位列全省第二。建成美力源乳业、智创云谷产业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4亿元。打造荞麦岭、将军村等农旅融合新IP,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亿元,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三是谋改革、求创新,市场活力有效增强。出台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等服务措施36条,完成“一件事一次办”集成事项改革15项,12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6%。开展“亲清下午茶·政企话发展”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3个,发放企业贷款6.36亿元,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9家,新登记市场主体4071户、增长28.8%。

四是拓空间、促融合,城乡面貌加速蝶变。统筹推进县门街东延伸片区、陈沟岸片区综合改造,县门街东延伸道路建成通车,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个,新增城市绿地2.7万平方米、公共停车位503个,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43个,樊家村等6个村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是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6个,完成投资9.5亿元。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20所,新增学位1800个。持续办好厨师学校、家政学校,“蓝田厨师”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劳务品牌。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封顶,县妇计中心综合大楼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建成重点专科4个。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382人。

六是强治理、优环境,生态建设持续向好。统筹推进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实施项目18个,完成投资3.2亿元。深化河湖水系治理,新修、加固堤防26.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全县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稳居全市第一,被命名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4年,蓝田县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落实,聚力在六个方面攻坚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蓝田实践新篇章。

一是聚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攻坚发力。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建联村经济产业园15个,新增设施蔬菜、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紧牵制造业“牛鼻子”,一手抓现有企业聚量、转型、扩能,加快智造科创园、蔚蓝智谷等项目建设,支持美力源乳业、汉丰药业等龙头企业达产扩产,推动工业倍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一手抓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与航天四院合作,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以蓝田通用机场为核心承载平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文旅康养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环山路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带,规划建设灞河左岸康养休闲产业带。

二是聚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攻坚发力。常态化开展“亲清下午茶·政企话发展”等活动,支持小微企业和新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6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不少于3500户,新增上市后备企业5家。坚持以商招商、联动招商、拓展招商、赋能招商,常态化开展“老朋友、新合作”等系列活动,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15个,总投资130亿元以上。

三是聚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攻坚发力。立足西安大都市“后花园”定位,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发展示范区。做好西安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西十高铁、西蓝高速改扩建保障工作,加快蓝水路、健康路等4条市政道路建设。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0个,新建公共停车位400个以上,让县城更加整洁、有序、便利。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全域提升”行动,全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20个。

四是聚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攻坚发力。用好“数字秦岭”智慧管控平台,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持续巩固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保持全市领先。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建成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是聚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攻坚发力。投资1.51亿元,办好10件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扩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1080个。启动建设汽修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建成眼科、产科、神经内科等群众需求较大的重点专科。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启动县托育中心项目建设,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老年助餐食堂50个。加快西川片区供水工程建设,让蓝田群众喝上秦岭的源头活水。

六是聚力在文化保护传承上攻坚发力。深入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加快蓝田猿人遗址保护提升,实施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数字化展陈,建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挖掘申报非遗项目3个以上,让文物、遗产“活”起来。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徐书记。下面请杨华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杨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

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西安高新区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高新区按照全省“三个年”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部署,以“双中心”核心区和“双城”建设为抓手,奋力推动“四个高新”建设实现新跨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稳”有支撑,产业发展向“新”而“兴”。坚持实体经济立区、先进制造强区,围绕“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强链、补链、延链”。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844.2亿元,同比增长9.4%;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650.32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增长30%、1.7%,产值占先进制造业比重79%。比亚迪西安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40万辆,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三星M项目、奕斯伟12英寸硅片等项目落地,继续蝉联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同时,我们还依托西北有色院、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前瞻布局未来信息、空天科技、未来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进”有动力,“双中心”建设成形起势。抢抓“双中心”建设战略机遇,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9件;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35项,拥有143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5家,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6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到77家;聚集硬科技创新人才超过14000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2个。

三是“美”有提升,城市品质内外兼修。以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双城”建设为牵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扮靓”宜居宜业美好家园。一大批高品质酒店、住宅、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建成大仁遗址、听风公园等多个综合性公园及口袋公园;建成了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一、二、三期路网实现互融互通。

四是“好”有持续,幸福生活成色更足。高标准推进高品质学校项目建设,完成高新一中改扩建项目,四所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290个;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高新人民医院、启迪儿童医院、国际医学康复医院陆续开诊运行,构建起以5家三级医院为龙头,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3个村卫生室为基底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五是“优”有更优,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助力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60家;新注册外资企业60家,133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库;建立了“惠企政策发言人”制度;推出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高新区进出口总值720.5亿元,同比增长18.05%。

2024年,西安高新区将紧抓西安“双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锚定“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年的奋斗目标,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聚焦“创新立市”,加快推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以“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为载体,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实验室、共性技术研究、中试小试平台四大功能集聚区布局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争取落地西部技术交易所,全年计划新增技术经理人200人、技术合同交易额超2000亿元。

二是聚焦“两新一高”,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聚焦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力争引进半导体生产和整车制造等方面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狠抓项目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建立健全审批手续“绿色通道”,切实抓各项服务保障落实。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50家。

四是聚焦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放大财政金融协同效应;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中小外资外贸企业引育和本土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五是聚焦办好惠民实事,全力保障和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接续实施“惠民工程”。推广“智慧医疗”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推进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依托经营主体扩容推动就业增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杨主任。下面请孙艺民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孙艺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关心和支持!去年,我们全力推动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圆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顺利召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固投、进出口贸易、社消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迈入全市开发区“第一方阵”。

一是高水平保障中国—中亚峰会。首届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在浐灞国际港成功举办,服务保障实现“零失误、零差错、零瑕疵”,期间中亚五国外长共同出席了“一带一路”十周年西安-中亚专列发车仪式,会务保障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真正体现了中国气派、陕西风采、西安形象、国港作为。

二是高效率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占地100亩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项目77天建成投用。长安号云舱系统上线运营,在全国率先实现与境外铁路公司哈铁,以及国内海关、铁路数据联通、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班列运行效率提高1/3以上,综合成本下降15%以上。2023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5351列,主要指标全国领先,西安成为全国首个年度开行突破5000列、累计开行超过2万列的城市,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全国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高起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统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756亿元,签约项目97个、总投资1028亿元。水流路跨灞河桥、欧亚大道跨北环线桥加速建设,纺渭路、旅游大道、渭河南岸绿化等“北跨”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陆港七小、交大一附院陆港医院等高品质教育医疗设施,以及新陆新居、秦汉雅苑、陶然铭居等关系民生的保障房项目扎实推进,园区城市服务配套和产业承载力显著提升。

四是高标准提升城市运营水平。长安乐项目建成运营,张艺谋团队主创的全国首部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惊艳全国,《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保利剧场演出达到2288场,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西安奥体中心授牌田径、跳水、游泳国家训练基地,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等高规格赛事、大型演唱会44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进入全国一线“俱乐部”,举办展会达到245场,增长300%以上;最高检“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等落户园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高效运营。

五是高质量推动港产贸城融合。中能建、山东能源等500强区域总部落地,世界500强达到31家、国内500强达到42家,康佳洗碗机投产,康佳丝路科技城一期竣工,超导重离子项目开工,新引进台湾中科、德国克诺尔等临港制造项目68个。落地五矿贸易、华润医药、菜鸟国际非空转运中心、纵腾集团等国际贸易和电商直播龙头企业45家,中亚国家商品馆落地开业,2023年大宗商品销售额达到2400亿元,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65亿元,同比增长38.2%。

今年,是西安浐灞国际港组建的第一年,两区融合优势正在显现。一季度,固投、进出口贸易、一般公共预算增速等指标全市第一,“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4项全市第一,发展态势良好。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落实新要求,我们将持续深化全省“三个年”活动,聚焦全市“八个新突破”,当好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尖刀兵。

一是全力构建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持续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常态化运行好18条干线,拓展“+西欧”线路达到26条,加大与铁总、哈铁、俄铁、乌铁等合作,加强与中远海、马士基等合作,中欧班列(西安)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通过数字化整合各类开放平台要素资源,坚持以开放型经济服务和牵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把开放平台推送到每个区县、每个企业,服务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推动长安号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二是全力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引擎作用。坚持规划引领,运用好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一张图”,持续优化配套功能。积极推动“北跨”提速发展,用充满活力、引领时尚、开放包容的高品质城市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未来产业,真正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加强与国际国内顶级机构合作,打造国际一流水准运营团队;与携程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深度整合区域文旅体资源;全年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不少于40场,《无界·长安》演出场次突破520场,年内实现长安云、长安书院展陈开放,发展壮大网络微短剧等文化新业态,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赛事名城。

三是全力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商贸物流枢纽。实施贸易倍增计划,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国际贸易和交流合作,运营好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等项目,推进哈锌、哈铜物流贸易中心,哈萨克斯坦MP贸易采购中心等项目落地,用好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华代表处,促进更多俄罗斯企业落户园区,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力争进出口贸易额增长40%左右、突破500亿元。聚焦“中西部第一会展品牌”,积极引入大型国际会议、国际展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物流枢纽。

四是全力构筑参与全球竞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安比较优势,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园、西安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和上市企业培育产业园,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基金多方协同发力,加快构建面向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体系。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孙书记。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网:李书记您好,去年,鄠邑区举办终南艺术季等文化活动50余场,文化赋能乡村发展成效明显,请介绍一下今年还有哪些新举措?

李化: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鄠邑区的关注。

去年我们举办了关中忙罢艺术节和终南艺术季等50余场活动,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这两项活动。

近年来,鄠邑区深入挖掘秦岭生态和人文价值,推动秦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经过六年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举办,逐步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区域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今年,我们通过办好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和终南艺术季,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广到文艺赋能城乡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整合环山旅游路沿线4个街道(景区管理局)、25个行政村,以及6个区级部门、5家企业,成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环山路片区联村党组织,打造资源集聚和产业赋能平台。构建区委党校、乡村党校、实训基地的乡村党校矩阵,启动农村后备力量培养三年行动,为全面推动文艺赋能城乡发展筑牢根基。

二是办好艺术策展。鄠邑有着全国最多的乡村艺术展演,本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已于6月1日开幕,开幕前,今年新增了关中忙罢农民运动会、关中忙罢儿童艺术节,今年艺术节设终南戏剧节、生态艺术节、社区艺术项目三大板块,包含《麦田里的秦腔影像展》《第十三届西安市戏剧节·陕西大剧院联合专场》等10场活动,通过持续举办艺术策展,实现流量分发和价值转化,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作为全国的农民画之乡,我们有着全国最多的乡村壁画。今年3月,户县农民画再次走出国门,相继在德国、瑞士、俄罗斯展览。

三是丰富文化业态。集中建成易俗社终南分社、户县农民画终南分馆等一批乡村艺术空间,打造蔡家坡、占东、栗峪口等一批乡村美术馆。与省摄协、剧协、美协等单位合作设立创作基地。50位艺术家与50个村民家庭结对建设家庭美术馆。8号公路“土锤咖啡”长期稳居抖音西安榜首。由传统民居改造而来的六艺斋,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打卡地。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提升生活水平。

另外,2024终南艺术季将于6月14日正式启幕,诚挚邀请各界宾朋莅临鄠邑,共享秦岭宁静和谐美丽。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徐书记,刚才您在介绍情况时提到,要推动文旅康养高质量供给,重点打造“两条产业带”,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徐毅: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蓝田区位交通优越,自然生态良好,是“中国天然氧吧”,也是中国著名的“厨师之乡”“美玉之乡”,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立足资源禀赋,重点打造两条产业带。

第一条产业带是“环山路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带。一方面提质升级白鹿原影视城、水陆庵等A级景区,发展沉浸式夜游、民俗演艺、互动研学等多元化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实现高质量的“全季游”“全时游”。另一方面对环山路沿线汤峪镇塘子村、前卫镇将军村、焦岱镇鲍旗寨村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微改造、精提升,形成乡村休闲旅游动线,策划举办音乐、美食、露营等系列主题活动,让蓝田成为西安市民微度假目的地、田园旅游体验地。

第二条产业带是灞河左岸康养休闲产业带。我们积极抢抓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新机遇,加快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二期、中铁秦康城等项目建设,构建以“康养+休闲”为主的产业模式,积极发展品质酒店、探索营地、健康美食等新业态,为西安市民打造集旅居养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第二居所”。

总之,我们将以实现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打造“两条产业带”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做精业态、做优服务,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文旅康养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有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中宏网: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请问高新区是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杨华: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关注。前不久,高新区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着力实施“9新”路径,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制定新型工业化“新目标”。2026年,围绕光子、新能源汽车及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成为辐射西部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030年,成为引领全国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第二,聚力突破原始创新,培育新型工业化“新源头”。着力搭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网络,持续组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全链条循环畅通、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新型工业化“新支撑”。聚焦实施“两链融合”,前瞻布局一批加速器、交叉研究及中试熟化等创新平台,成功转化出系列标志性、前沿性重大战略科技产品。

第四,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动能”。优势提升光电子、汽车等5大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6大未来产业。2030年,培育形成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

第五,聚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壮大新型工业化“新主体”。成长壮大一批龙头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入一批未来产业新主体。

第六,聚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探索新型工业化“新模式”。启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第七,聚力数字化应用示范,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场景”。探索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中心,每年发布30个“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清单;谋划实施无人配送物流试验段、无人驾驶测试路段等场景应用示范项目等。

第八,聚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新型工业化“新市场”。加速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RCEP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投资首选地。

第九,聚力要素保障提质提速,营造新型工业化“新环境”。优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着力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及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大数据云计算、5G领域新园区及标准厂房;加快集聚相关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金融、土地、涉企服务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体质机制改革,营造适宜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国际在线:请孙书记谈谈今年浐灞国际港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方面还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孙艺民:我们将站在更高层级、立足国际视野、应对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当好服务全国向西开放、陕西西安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一是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向北向西,推动全程时刻表班列从现在每周“2去1回”提升至“4去3回”,力争跨里海多式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俄罗斯公共班列达到每周2列。向南,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开行中老、中越等东南亚班列。向东,稳定开行西安—青岛海铁联运班列。同时,运行好全国公路跨境运输集结中心,真正实现公、铁、海、空融合互补,形成高频稳定的国际通道体系。

二是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上实现新突破。与哈铁合作,推动全国班列开行城市中第一个境外投资铁路物流项目—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今年建成投用;加大与哈铁快运、俄罗斯STS集团合作,加快推进谢利亚季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建成投用;积极与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实现多点“枢纽对枢纽”升级,打造国际贸易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三是在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上实现新突破。加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双向交流合作,以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落地为契机,吸引更多涉外机构入驻;引进更多“国字号”法治平台入驻商法示范区,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司法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整合西安奥体中心、长安系、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领事馆区、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等人文交流平台资源,构筑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文交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实现新突破。

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各位媒体朋友,感谢各位发布人!请大家继续关注西安市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各项工作。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