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铜川市政府新闻办 “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 惠民利民”系列新闻发布会(二)
时间:2024-06-27 13:54:48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6日下午3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民利民”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到铜川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朱志民,铜川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柏峰,围绕“强化机制 注重预防 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胡佳栋主持。
胡佳栋: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二十大,到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对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作出了新的部署。近年来,铜川市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发展与安全,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及相关方面专业优势,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衔接“防”和“救”的责任链条,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突能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安全保障。
这场发布会是铜川市级新闻发布平台2024年“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民利民”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主题就是“强化机制 注重预防 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们邀请到铜川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朱志民先生,铜川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柏峰先生,向大家就该主题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首先,请朱志民先生作介绍。
铜川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朱志民:
铜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盆地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境内山川塬峁相接、自然条件复杂。辖三区一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划面积38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4%。据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降雨16轮次,降雨量930多毫米,旱涝不均、旱涝急转、受灾情况极不平衡;共有注册登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81处。林业用地343.1万亩,草地13.3万亩,森林和林木覆盖率分别为48.5%和54.9%。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服务中心和灾害应对“双轮驱动”,以“大应急”视角,统筹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受灾群众救助等各项工作。
一是防灾减灾机制日益完善。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注重灾前预防。进一步完善市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则和各部门分工协同机制,科学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在实战中形成了“五早五全(早备战、全压实,早会商、全联动,早排查、全管控,早预警、全覆盖,早响应、全转移)”“两段叫应(雨前预报叫应,雨中临灾叫应)”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化灾害防范和救灾救援一体化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风险监测信息,为灾害风险的防范提供决策依据。去年以来,组织召开风险隐患和灾情会商会议7次,发布风险监测信息20余期,灾害天气预警53条,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增加为启动应急响应的条件之一,从灾后应急救援性响应转变为灾前应急防御性响应,为开展抢险救灾打好了“提前量”。
二是灾害防范应对迅速高效。去年,我市极端天气频发,共遭受洪涝、风雹自然灾害10轮次,受灾人口共75141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0528.51公顷,倒塌房屋18间,严重损坏房屋46间,一般损坏房屋93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315.1万元。面对严重灾情,我们坚持日会商、日调度、日研判,点面结合实时掌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情况,密切关注灾害风险趋势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功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灾害。同时,认真开展灾害救助,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争取中省自然灾害救助资金594万元,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原则,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共救助受灾群众3.4903万人,实际救助受灾群众覆盖率100%。防汛期、森林防火期实现了“零伤亡”目标,自然灾害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制定《铜川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极端灾害性天气安全防范应对机制》,明确应急处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固化处置流程。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依托有关部门企业成立了危险化学品、电力抢修、燃气事故抢险、市政设施抢险、自来水管网抢险维护、地质灾害技术支持保障和公路保畅抢险7支专业队伍;在照金、陈炉、黄堡、董家河、彭镇5个重点镇就地部署消防救援队,在宜君县太安镇部署了市森林消防救援队。将铜川矿山救护大队纳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铜川曙光应急救援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志愿者力量,参与社区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和相关救援活动。目前,全市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总数780人。为提高就近救援和先期处置能力,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市38个乡镇(街道)、431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册专(兼)职人员6711人,跑出抢险救援“加速度”,让救援者就在身边。
四是应急物资保障更加有力。高标准完成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印台区、宜君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物资入库和有效运行。目前,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存储有帐篷、折叠床、棉被、棉大衣、取暖炉、防潮垫、移动照明设备等应急救灾物资26类1.7万件,可以保证铜川市启动应急响应时,紧急转移安置1000名受灾群众的物资需求。在重点29个乡镇(街道)、230个村(社区)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救灾物资20类2.94万件(套)。各区县根据实际,整合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防火、防汛、救灾物资64类4.13万件(套),初步形成了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依托村委会大院、广场、学校操场等建设和改造,以人口密集区和村组聚集地为重点,标准化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投入20万元资金,对灾情集中,相对偏远的4个村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提升改造,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影响。
五是综合减灾基础持续巩固。2020-2022年,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应急、水利、气象、林业、地震、交通、住建、城管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致灾因子、承灾体、减灾能力的全方位、全链条普查,完成了各类数据采集、核查等工作,摸清了灾害风险底数。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铜川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范(试行)》,以乡镇(街道)“十有”,村(社区)“五有”建设弥补防灾减灾救灾薄弱环节。精心策划开展“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基层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是不断优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灾害防范应对、协同联动机制,全力做好暴雨、低温、雨雪、地质等自然灾害和森林防灭火防范应对工作,守好自然灾害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卡。运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分区域、分灾种、分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应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治理。
二是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推动修订全市预案管理《办法》,推进第二轮政府预案修编工作,着力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优化镇办、村组专业半专业救援队伍布局,用好梯次响应“一张图”,对救援队伍调用、补偿、物资进行“一揽子”规范提升。完善全市救援队伍、救援专家和救援资源信息,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民兵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重点企业救援队伍、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动合作,支持铜川曙光救援中心等社会救援力量建设,争取国家森林草原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在我市驻防,推动形成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协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三是持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市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指挥平台建设,实现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林草、城市管网、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基础信息互联互通、汇聚共享。推进市、区县370兆数字集群系统建设,市级应急管理部门配备370兆赫兹移动站和终端,区县应急管理部门配备370兆赫兹固定站和终端。加强与党委政府指挥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相衔接,建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搭建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提升突发事件信息内部获取能力。有效发挥移动指挥平台和无人机信息获取保障站作用,加强自组网终端应用,不断提升突发事件信息外部获取能力。
四是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紧抓增发国债有利机遇,推进市森林消防救援队和王益区黄堡镇消防队装备配备项目,着力弥补基层灾害救援装备短板。加快“陕西照金林区地方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年底前投入使用。坚持“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积极推进防火隔离带、防火道路建设和病险河库、水毁工程修复,在夯实防灾抗灾基础上有突破。深入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重点在镇办、村(社区)“十有、五有”规范运行、先期处置、物资保障、项目建设等“软硬件”方面优化提质。高标准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持续推进农村(社区)避难场所提升改造,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引导,夯实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险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胡佳栋:
感谢朱志民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在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三秦都市报记者:
请问冬春救助资金的发放是什么程序?
铜川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柏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遭受自然灾害后,开展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临时救助时,救助资金的发放,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基层政府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政务公开栏、村民组和人员集聚地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公示内容包括:救助对象户主姓名、救助类别、救助标准、救助金额以及举报联系电话等。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经村(居)委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居)委会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对救助对象情况审核意见,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批后组织开展救助。救助资金主要用于受灾困难群众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不得以任何理由变卖、挪用、贪污、私分、自用,对违规违纪者要坚决追究当事人责任。确保每户受灾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网易新闻记者:
进入夏季高温天气和汛期,各类灾害性天气趋向频繁,且高温天气易造成工作人员疲劳和设施设备异常。请问针对高温汛期天气,对企业职工和户外作业人员有什么建议?
铜川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柏峰:
目前进入夏季,气温持续升高,暴雨、雷电以及大风等因素叠加,安全生产的不确定风险增多,事故防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落实汛期工作要求,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次生事故。企业要落实各项防汛工作主体职责,提前做好防雨、防风、防雷电等预防措施,做好简易厂房以及广告牌、空调室外机等排险加固工作;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和气象预警信息,遭遇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户外作业、高空作业应立即停工,提前转移简易工棚、铁皮屋内人员,并划定安全区域,防止人员滞留。二是要加强危化品使用、储存等环节管理,防范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企业要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依法依规设置相应危险化学品检测报警等安全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辨识,做到“可纳入可不纳入的都纳入辨识和管理”,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制定、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人员安全职责;全面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培训教育;严格有限空间审批流程;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严防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爆炸、高坠、触电、物体打击和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四是户外作业的人员,建议作业时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确实需要作业时应准备好防暑降温品,并限制作业时间。户外作业的人员应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企业、班组应在作业现场配备防暑药物,如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胡佳栋: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按照今年市级新闻发布平台“新闻发布厅发布+现场采访”模式安排,铜川市应急管理局提供了两个集中观摩采访点,现在,请大家前往铜川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铜川市物资储备库集中观摩采访。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