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
时间:2024-08-14 16:18:00 来源:陕新发布
8月14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胜利,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光伟,榆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崔渊出席,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胜利先生,请他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光伟先生、榆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崔渊先生。
下面,首先请张胜利市长作介绍。
张胜利: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从去年开始,省委以营商环境突破年、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抓手,深入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而且一以贯之、持续深化。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三个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关键举措,也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有力抓手,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只有抓实抓深抓持久,我们相信一定会抓出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榆林市以“三个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8%。截至7月份,经济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1—7月,铁路货运量增长10%,同比环比都在增长。公路货运量增长2%,还有一个先行指标是用电量,1—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3%,工业用电量增长3.3%。紧扣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我想介绍三个方面主要工作。
一、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一,我们把保市场主体放在首位。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在转弱,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也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理解,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是宝贵的财富,只有企业好才能保住我们的市场,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方面我们始终同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帮助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坚定企业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制定出台了54条帮助企业解难纾困的措施,比如说:针对企业经营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我们就从煤矿、发电企业、电网、交易平台、售电企业五个环节发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再比如:在兰炭、金属镁这些榆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中,我们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措施,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更新和环保升级。再比如:针对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我们在市一级职业技术学院和县一级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长达一年的民营企业用工培训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今年我们在浙江建立了榆林市民营企业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培训了两期111人,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们想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现代意识,建立他们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这些努力,截至7月份,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比一季度减少了100多家,我们有力的稳住了经济的大盘。
第二,我们是构建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榆林的经济总量去年迈上了7千亿元的台阶,我们深刻理解,榆林的经济稳在国企,活在民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这两者对榆林都缺一不可。我们坚持两个发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能交给市场的我们最大限度的交给市场,市场能解决的我们政府尽量减少干预,政府就是定政策、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比如说,现在正在建立榆林市民营企业项目库,这个库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不抬高门槛,选择民营企业适合做的项目,从而使榆林市的民营企业有项目、有业绩、有口碑,不断的发展壮大,从而全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体制机制,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我们还坚持两个规范,第一个规范是规范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把过去出台的阻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种奖补政策、壁垒政策,全面进行梳理和清理,让市场资源要素在榆林这个地方能够顺畅的流动。第二个规范,全面规范招投标程序,按照国务院今年新发布的政策规定,我们从立项、评审、投标、竞标、评标等各个环节,正在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的规则程序,从而通过政府投资领域的公平竞争来引领整个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
第三,打造亲商安商服务环境。我们理解,市场环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去年,我们结合全省的营商环境突破年出台了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50+”政策体系,今年进一步深化,又推出了6个新突破。这6个新突破分别是:红蓝章制度、大厅之外无审批、联审联批制度、数字互联互通、全程帮办代办,民营企业三进一带。特别是红蓝章制度,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蓝章主要解决的是互为前置的问题,把过去的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大大节省了时间。红章主要解决合法合规的问题,我们还在全国聘请了30位榆林市营商环境体验官,每季度都要给市政府报一次体验官的体验报告,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进行提醒整改。通过这些努力,今年1—6月份,榆林市新增市场主体8846户,增长2.36%。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在工作中,第一,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通过实践的摸索和探索,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创、两率、三高和三新。一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两率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三高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三新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第二,我们在全力推进榆林市“五新”项目,新质生产力按照这样的内涵,我们结合榆林实际,现在不断在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加快推进战略性产业,也在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今年,我们谋划开工建设了新能源、新油气、新煤矿、新电力、新化工“五新”项目,全市共199个。每季度要开一次现场调度会,经过测算,到年底“五新”项目新增产值300多亿。大家都很关注氢能产业,氢能在榆林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正在全链条推进氢能产业,明天榆林市氢能大会就要开幕了,也欢迎各位记者亲临榆林参加和指导我们的氢能大会。在全产业链推动中,推动氢能与现代煤化工进行耦合,在全市推进氢能重卡、氢能公交车,推动榆林市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也推动榆林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榆林市空域资源非常丰富,市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平方公里不限高固定空域。现在正在依托靖边县无人机测试中心,这是爱生集团和兵器集团合作的测试中心,同时也依托机场飞服中心,正在打造从研发、制造、测试、培训到物流的全产业链低空经济,通过这些新质生产力、新项目、新产业,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榆林市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在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能源体系。我们理解,这是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榆林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我们理应引领并把握这个时代的潮流。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的探索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以火电等传统能源为调峰兜底保障,以坚强柔性智慧电网为骨架,以超长时大规模的储能为支撑,以充电站、加氢站为网络的新型能源体系,这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模式,更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我们想在榆林率先推开,从而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三、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榆林现在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我们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能够多到榆林走一走、看一看,今天的榆林代表了西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缩影,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缩影,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的缩影,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一,我们用事业激励干部,榆林现在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思团结蔚然成风,这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倍加珍惜目前这一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在以上率下鼓励和激励我们的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第二,用机制推动干部。榆林的发展任务很重,各界对榆林的期待也很高,我们深知,我们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推进榆林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这些体制机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说,我们每个月都会召开高质量项目、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有什么问题现场解决。每个月我们还会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会,脚到、眼到、心到,脚下的泥土有多厚,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每季度还会召开营商环境点评会,刚才我给记者朋友们已经介绍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时敲响警钟。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观摩会,以看促干,搭建擂台赛。通过这些办法,引导干部四下基层。
第三,用严管和厚爱激发干部,结合今年党中央和中纪委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我们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大胆的干事创业,既不能躺平,更不能胡干、蛮干,解决好乱作为、不愿为、不善为和不敢为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的探索机制,来提高干部政策水平、协调水平和抓落实的水平。现在,在基层对干部干工作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系统观念,要有科学思维,还要有底线思维,所以干部的能力水平非常重要。我们还在不断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本领,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榆林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张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榆林在深入打好黄河“几字湾”攻坚战,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布局和举措?
张胜利: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来陕西考察时,要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守护好黄河母亲河。榆林地处黄河中游,我们一直把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的底线来守,也作为红线来守。从去年开始,我们经过深入的调研思考,推出了五大攻坚战,这五大攻坚战是榆林发展的底线要求,也是我们的硬骨头,更是榆林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问题。我简要介绍一下这五大攻坚战,介绍之后各位就更加清楚榆林今天发展的亮点在什么地方,短板在什么地方,正在发力的是什么地方。
第一个攻坚战是“水资源保护利用”攻坚战。榆林是一个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水是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和血液,所以保护好水资源就保住了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最底线的要求。第一,我们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特别在农业方面我们提出,要水地联动,有多大的汤泡多大的馍,如果没有解决好水的问题,原则上不再推开耕地。
第二,建设好水网规划。目前榆林的水网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水网规划以王圪堵水库为中枢,东边是引黄工程,西边是西边的引黄工程,在北边是瑶池水库,向南部是三线供水,通过水网规划满足人畜饮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第三,用好三水。一是开发好天上水,加大人工降雨力度。据我们测算,去年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占到全年降雨量的20%。二是用好地表水,把91个水库、黄河饮水、矿井疏干水用好,矿井疏干水正在全力推进互联互通,将来,将矿井疏干水进行处理降低矿化度,实现矿井疏干水综合运用。三是严控地下水,地下水对榆林特别宝贵,如果地下水连续下降就会影响到地表植被,通过水电双控来控制地下水开采。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想到2025年,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用水强度要比2020年降低6%。
第二个攻坚战是林草保护攻坚战。榆林是一个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我们在榆林经过70多年,现在毛乌素沙地已经披上了绿装,但是不稳固,我们还要坚定的推进由浅绿向深绿。在榆林,树是我们的根,绿是我们的命,我们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榆林的绿色。所以,在林草保护方面,一方面是坚定的推行东西南北中国土绿化行动,在东边沿黄土石山区绿化造林,在西边白于山区推行农光林光草光相结合立体式造林模式,在北部的毛乌素沙地腹地主要防止二次沙化,在南部主要防止水土流失,中部的中心城区主要推行森林围城。二是打好黄河“几字湾”攻坚战,黄河几字湾主要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一个是在榆林和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地,现在全市还有4.7万亩流沙,今年秋季把4.7万亩流沙做完,明年春天要把15万亩半流沙固定下来,久久为功,不断提高榆林森林覆盖率。
第三个攻坚战是“减碳降耗”攻坚战。榆林是资源型城市,我们有煤矿、石油、天然气、煤化工,也是碳排放比较大的城市。去年,我们成为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一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二是坚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三是在榆林大力推行绿库,主要是森林。通过森林,把森林建成我们的碳库,通过这些努力,加上科技创新,我们想在2025年把能耗强度降低15%,碳排放强度降低20%。还要建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能耗监测平台,第二个平台是碳排放的监测平台,精准的给每个工业企业进行监测,实行预算管理。只有精准化才能真正的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第四个攻坚战是“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榆林的固废非常多,也是我们在环保方面最头疼的一件事,我们下决心推动固废攻坚。一方面是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个基础原则,把量减下来,而且资源化利用、无害化。第二方面是推进环保产业,全市目前在建的和即将开工的固废环保产业项目共33个,通过这33个产业项目,今年新增固废综合利用1600万吨。第三方面是加快科技创新,固废资源化利用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找到固废综合利用的新赛道、新领域、新场景和新市场。
第五个攻坚战是“采空沉陷区治理”攻坚战。采空沉陷区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这几年呈现扩大的趋势。一方面做到四个统筹,统筹治表与治本,统筹地上和地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预防和治理。第二方面是坚决做到先搬后采,先搬矿井以及井田上面的村庄,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第三方面一张蓝图绘到底,市上管规划、审批,县上管资金、管实施,久久为功,做好采空沉陷区的生态修复。
这五大攻坚战是要持续发力的五个底线要求,也是榆林做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黄河战略最底线要求。这五大攻坚战我们一年一个脚印,久久为功的做下去,我想榆林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香港经济日报:请问榆林市在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创新举措,具体成效如何?
张胜利:这个问题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崔渊同志回答。
崔渊:近年来,榆林积极推动招投标领域的改革创新,在服务市场主体精细化方面持续发力,着力破除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
一是全面推行综合监管。大力推进招投标领域体制改革,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分权运行、分级监督的原则,在市县两级推开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统一由各级发改部门负责监督的综合监管模式,开创了我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先河”。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了基层长期存在的行业监管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弊端,真正打破了“同体监管”制度藩篱,对打击和遏止围标串标起到明显成效。
二是招标计划提前发布。2023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发布之日前至少30日发布招标计划。提前公开交易活动信息,消除市场主体信息差,同时加大评标情况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评分情况向社会公开、投标文件被否决原因向投标人公开,提高招标活动透明度。截至目前,已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3025个。
三是常态化开展远程评标。创新远程合作方式,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分散评标”的交易模式,不断拓展“朋友圈”,实行专家信息随机“盲抽”,逐步由传统的“1+1”远程模式拓展为“1+N”的多地多机位分散远程模式。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在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有效遏制了评标“熟人效应”,减少了各种人为干扰因素,最大限度防范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有效解决了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省内外专家资源共享。截至目前,我市与江苏扬州、河南三门峡、河北石家庄等20个城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64个。
四是信用承诺代替投标保证金。全市招标金额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采用信用承诺代替投标保证金。降低企业投标门槛,极大提高了企业参与投标的积极性,相关做法入选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截至目前,信用承诺代替投标保证金举措,服务工程建设项目9000多个标段,涉及投标企业5万多家,累计释放社会流动资金约12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破除招标投标领域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规则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竞争有序营商环境。
陕西日报:我注意到榆林市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请问是如何以目标责任考核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张胜利:这个问题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考核办主任贺光伟回答。
贺光伟:近年来,榆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坚持做到“三个突出”,引导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了较大贡献。
第一,突出政治标准,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考核全过程各方面。一是筑牢政治底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被上级通报批评”作为“一票否决”事项,旗帜鲜明引导各级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注重以考促学。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健全完善“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把“学思想”作为会议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主课,切实做到总书记关心什么、党中央部署什么、省委要求什么,全市就聚焦什么、考核什么、干好什么。三是延伸考核内涵。准确把握干部考核与干部考察的关系,列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等10项正面清单和“对党不忠诚、干事创业精气神差、政绩观错位”等10项负面清单,全方位评价领导干部政治素质。
第二,突出客观公正,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把“考人”融入“考事”之中,着力解决考不到重点、考不准实绩、考不出优劣的问题。一是坚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市级层面把被考核对象划分为县市区、市直部门、中省驻榆单位、产业园区、市属国有骨干企业5个考核大类,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其他对象委托所属县市区或主管部门进行考核。二是坚持实行差异化考核。县市区整体看项目建设、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工作实绩,北六县重点看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况,南六县重点看产业培育、生态保护等情况;市直部门着重看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比如,在经济管理部门,重点看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情况,在民生保障部门,重点看民生实事推进情况,看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否有新提升。三是坚持抓实平时考核。建立一专班、一表格、一意见、一通报“4个一”机制和预警机制,突出过程管理,倒逼各级各单位把功夫用在日常。
第三,突出成果共享,政绩交由群众评判。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努力以造福人民的政绩赢得群众点赞。一是引导全市上下大抓服务。全面整合29条“123”打头的热线,开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受理、集中联办,把工单办结率和办理满意度作为相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二是加大社会评价分值权重。2022年以来,把目标责任考核中的社会评价分值权重提高至50%,切实树立“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的政绩考核导向。三是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建立民意调查数据库,逐年提升抽样人数、扩大电话访问范围,2023年进行的2轮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群众满意度”和“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较往年有明显提升,这说明榆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增强。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榆林市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请问榆林市是如何加强干部专业能力培训的?具体成效如何?
张胜利:这个问题请贺光伟同志回答。
贺光伟:榆林市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的重要指示,以“三个紧扣”靶向发力提升干部专业能力,为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赋能增力。
第一,紧扣主题主线,着力提升理论武装的深度。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时刻对标对表。一是在深化上下功夫。全市培训70%的“计划定额”,设置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纪学习教育等5个固定教学模块;30%的“计划余量”每月动态增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跟进举办“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等培训班9期,培训干部500余人次,确保学深悟透、紧跟紧随。二是在内化上下功夫。分领域选调干部举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等12个研学知行课堂,组织1000余名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本部门本领域重要论述,深入研讨贯彻落实的举措和方法,从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在转化上下功夫。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举办9期“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培训党员干部800余人次,切实把殷殷嘱托转化为感恩奋进的不竭动力。
第二,紧扣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能力培训的精度。着眼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目标,持续改进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开拓视野学。常态化举办“榆林大讲堂”,邀请黄奇帆、鲁春丛等多名两院院士及全国知名学者为全市1万余名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讲座,促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二是聚力大局学。聚焦省委“三个年”“四个经济”等重要部署,举办20期一线实践“淬火”培训班,按照“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经验交流”的方式,组织800多名干部下沉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一线,让干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三是供需匹配学。紧盯干部知识能力短板举办企业服务提质、科技引领产业创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培训班63个,精准点训干部3400人。
第三,紧扣本土资源,着力提升课程体系的厚度。采取“四个一”的方式系统化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用榆林教材教育榆林干部。一是深挖红色血脉精髓,发挥杨家沟、郝家桥等革命旧址教育功能,开发西北革命策源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党性教育课程23个,激励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矢志不渝奋斗。二是深挖绿色治沙精神,总结学习榆林大漠变绿洲的治沙治土奇迹,开发《治沙功勋石光银》等精品课程18个,引导党员干部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三是深挖蓝色创新案例,围绕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等重点,开发《“双碳”战略下的资源城市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课程8个,教育党员干部把思想理念从“做好煤炭的搬运工”向“打造煤化工的金链条”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省要求,不断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深化精准性提升行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服务榆林高质量发展。
中国报道:请问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进展如何?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
张胜利:这个问题请崔渊同志回答。
崔渊:感谢您的提问。2019年,陕西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协议,启动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榆林开展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相关工作。2024年2月,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主要领导出席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榆林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是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建成投运,获批能源陕西实验室等7个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在建院士工作站2个,正在申报化工减碳、CCUS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实验室。榆林市已累计拨付运行经费4.95亿元支持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开展能源化工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已开展29项,部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面容量世界领先的100kWh级的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并网运行;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2兆瓦级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检测平台;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获批陕西省中试基地,引进9个中试项目和4个产业化项目,其中,千吨级乙醇制乙烯中试项目计划近期开车。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科教融合基地于2020年9月挂牌并启动招生,累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3名、本科生558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要求和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安排,坚持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能源强国建设的大局出发,把示范区创建作为一项战略工程、赋能工程、标杆工程来抓,在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争作示范,系统推进煤、油、气、可再生能源等多能融合发展,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新能源规模化应用水平,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积极探索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为能源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
李惠:感谢张胜利市长和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