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奋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时间:2024-08-22 15:30:00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2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江涛,杨凌示范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朱文超,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薛海兵出席,围绕“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奋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女士,请她围绕“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奋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江涛先生,杨凌示范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朱文超先生,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薛海兵先生。
下面,首先请何玲常务副主任作介绍。
何玲: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各新闻媒体单位长期以来对杨凌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示范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推动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抓融合、搭平台,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是政策资源要素持续汇聚。按照刘国中副总理来杨凌调研指示要求,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和教育部指导下,我们系统研究谋划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思路路径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区校联动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各共建部委项目、政策支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杨凌汇聚。今年农高会期间将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主题举办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深入研讨交流,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智力支持。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持续强化。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一期建成投用,国家肥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获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种质资源引进研发保护体系。围绕服务农业强省建设,全面启动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成功获批省草莓、家畜基因编辑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陕西油菜种业科技创新联盟,进一步巩固了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先正达杨凌育种中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商业化育种平台,上半年中心三期项目启动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杨凌引领世界种业科技创新的实践基础。
三是标志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今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省科学技术奖17项,46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国审,全省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全部出自杨凌,成果获奖数量和新品种审定均创新高。“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全国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陕西首头高育种值克隆奶牛,畜牧育种取得历史性突破。省杂交油菜中心成功培育出目前国内外已知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标志着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麦条锈病基因编辑试验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这些科技成果将为改造传统农业、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
二、抓示范、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能级提升。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加速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三项改革”成果应用,3项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获批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农业总窗口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开展项目路演活动88场次,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4.34%。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第3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23个优质项目落地杨凌。新增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7支、“新双创”队伍35支,投放“科创贷”3050万元,面向科技型企业贷款4.25亿元。设立了省内首支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早期项目孵化为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丰富了科创资金投资产品和领域方向。
二是良种推广与耕地保护成效显著。杨凌育种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培育出1300多个新品种,主导了黄淮麦区小麦品种6次更新换代中的4次,推动西北地区形成我国玉米第四大产区,农作物品种和配套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1亿亩。杂交油菜育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苹果、猕猴桃、西甜瓜、白菜、辣椒等果蔬育种和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推动形成苹果、猕猴桃世界最大产区。“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主栽品种。推广秦川牛和莎能奶山羊带动了西部地区畜牧产业化发展。今年我们成功举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展示新品种400多个,为杨凌良种推广销售打下良好基础。2个小麦、1个油菜、1个苹果品种入选国家主导品种,杨凌良种在全国美誉度持续提升。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创造了连续三年新增3家的新佳绩。此外,杨凌水土保持与耕地保护科研实力雄厚,建成全国首个耕地土壤馆和最大的耕地土壤样本库,围绕土壤修复、中低产田改造等深入实施技术攻关,为黄河流域土壤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三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全面优化提升350个示范推广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效益超过300亿元。不断擦亮“杨凌农科”培训品牌,开展各类培训348场次、3.7万余人次。持续深化市区合作,面向省内各地市征集农业生产难题21项,组织专家集中攻关,59个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坚持产业链带动、产业化示范,持续放大龙头企业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用。依托麦肯食品带动我省及周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英童乳业等企业带动我省农户养殖奶山羊10万余只,奶农增收近2亿元。陕西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中心成立一年来,已将18项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到河北、江西等地。以嘉禾药业、海斯夫生物为代表的高标准植提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我省中草药种植、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
三、抓载体、强功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地建设重大倡议五周年,今年上半年在京举办了五周年成果展、推介会,省政府主要领导、上合组织秘书处秘书长、副秘书长,及上合组织国家大使参加了活动。我们成功举办了2024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年会暨杨凌论坛、“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100多名国内上合组织问题研究专家、15个国家驻华使节今年上半年到基地参访交流,探寻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杨凌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巴基斯坦总理成功访问基地,亲笔致信表达了在农业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的意愿,为下一步中巴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基地再次被写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宣言,在国家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是农业科技“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围绕上合组织国家需求,依托10个境外园区和20个实训基地,举办培训班13期,近300名上合国家农业官员、农技人员参加培训,举办远程讲座6期,6000名外籍学员在线学习。目前已完成小麦、大豆等115个优良品种的对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辐射面积3000多万亩。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小麦示范园开展对比试验,我方品种较当地最高可增产60%,其中小麦新品系XN198已进入白俄罗斯品种适应性鉴定,有望通过国审。塔什干节水示范园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50%,节水量达50%。高油酸花生已在新疆开展试验种植4000多亩,计划未来10年内在中亚推广至10万亩。今年3月,6000株优质苹果种苗运抵乌兹别克斯坦,新型矮化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刘国中副总理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对境外园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揭牌成立,农业高等教育“走出去”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三是对外经贸合作持续拓展深化。“自贸片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充分释放,新落地外贸项目9个,累计引进培育外贸企业92家。成立经贸投资促进中心,建成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贸易平台体系,上合组织国家大麦、樱桃等农产品顺利进入我国。金海生物疫苗出口巴基斯坦,青皮她园火龙果种苗出口正在资质备案,企业“扬帆出海”更加顺畅。设立塔什干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富平柿饼、柞水木耳等陕西农特产品搭载中欧班列远销中亚。去年农高会期间在塔什干首次举办跨境贸易商品展,受到中亚国家广泛好评。上半年杨凌进出口总额增长17.3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6.11%,增速全省第三。
四、抓服务、优环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三个年”活动持续深化。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组织开展“三问四送”“遍访五上企业”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一线持续改作风、提能力、勇担当。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对外开放、特色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各类重点项目114个,目前开工率达到90%以上。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上半年经营主体满意度全省第一,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5.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81亿元,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现代农业“1123”工程,全域统筹、科技引领、核心示范,入选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巩固深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的政校企协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全域创建、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分之一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10万元以下的全部清零。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振兴,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杨凌农技师”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全面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6%,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70.4%,居全省第一。
三是社会民生持续加强改善。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把推进教育医疗项目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新增学位2500多个,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举办农科城马拉松赛、全国网球青年团队锦标赛、“村BA”等特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大力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将农耕文明与农业研学旅行、农高会田间展与乡村休闲游相结合,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旅游14万人次,游客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抓好防汛备汛,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作为杨凌履行国家使命重要载体的农高会,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是目前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展会。第31届杨凌农高会将于今年10月25日至29日举办。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国家外交战略,全面提升农高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推进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深度结合,“高大上”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与“接地气”的为农服务有机结合,展览展示、会议活动、投资贸易、发布评奖、宣传及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内容深度结合。借此机会,我代表农高会筹委会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届时观摩和宣传。
最后,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惠:谢谢何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今年6月14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设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重大倡议五周年。五年来,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请问杨凌示范区在国际务实合作方面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对基地建设还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何玲: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在发布内容中也讲到了一些上合基地建设情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外交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省内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始终把基地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主体功能,强机制、搭平台、做示范、促合作,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搭建起了农业合作交流的“新桥梁”。近几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等交流活动,累积有500多名外宾到访基地进行交流考察。在建设境外农业科技园区、引进杨凌种苗、农业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等方面达成了20多项合作共识,有效构建起了上合组织国家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业交流对接机制。
二是开辟出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新路径”。通过农业国际培训、远程技术讲座、校际合作办学等方式,累计培养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200多名、硕博留学生300多名、职教学生100多名,4.2万人次实现远程在线学习。在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示范小麦宽幅沟播栽培技术、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在当地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受到上合组织国家广泛认可。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等单位先后向杨凌致函表示感谢。
三是拓展出了农业产能合作的“新通道”。依托杨凌农高会成功举办2届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和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推动开展经贸合作,与俄罗斯联邦总商会、亚美尼亚中国合作关系发展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商品原料交易所等合作伙伴,在京东商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设立俄罗斯国家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旗舰店,吸引上合组织国家2000多种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发挥杨凌自贸片区、综保区作用,依托中欧班列,推动上合组织国家粮油及麸皮、绿豆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和陕西特色农产品、农业机械设备外销。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再次强调,要用好农业示范基地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下一步,杨凌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国际农业科技及管理人才培育平台、农业实用技术对外推广平台、农业经贸及产能合作促进平台,把基地建设成为服务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经贸高地。一是加快释放基地平台效能,继续办好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等重大交流活动,深化减贫、旱作农业等方面合作,主动服务大国外交战略,不断做大中国朋友圈,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我国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贡献杨凌力量。二是不断深化拓展农业国际培训,用市场化的理念结合上合组织国家需求,积极策划实施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国内国外多形式,扩大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持续强化农业技术示范引领,提升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集中展示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大杨凌技术、中国标准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应用推广。四是不断深化贸易和产能合作。在上合组织国家布局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海外仓,扩大农产品跨境电商、粮油进出口等贸易往来,继续办好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服务贸易。
谢谢。
香港经济日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杨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重点?
马江涛:首先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按照刘国中副总理在杨凌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共建部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为目标,制定了系统性《意见》,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是着力打造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增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水平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持续提升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显示度和影响力,推动基因组学、生物育种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旱区种业硅谷建设成效突出,今年以来4个品种入选国家主导品种,2个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进入全国前十。目前,区内聚集种业企业110家、种业单品头部企业10家,培育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家。发挥“6+2”产业创新中心体系作用,围绕耕地保护、节水农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接续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项目,产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二是着力打造秦创原农业板块科创品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农业板块三年行动,打造全国性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双链融合“促进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快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同比分别增长17%、32%。今年以来,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5.26亿元。三是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域推进“千万工程”,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五个示范”。深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农业、低碳农业,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与创意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深化与省内10个地市的农业科技合作,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7个,已落地79个。动态调整、分类管理350个示范推广基地,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示范推广效应。四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不断扩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核心功能,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国际培训、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依托杨凌自贸片区、综保区,积极探索农业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新路径。五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力。区校协同落实好省政府支持西农大与示范区融合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推进西农未来农业研究院加快建设。深度融入西安国家“双中心”和大西安都市圈,推动创新要素、公共服务等资源高质共享,打造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的世界知名农科城。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把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持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成果。二是坚持把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不断催生和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三是坚持把培育壮大涉农产业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构建以现代种业、农副产品加工、智慧农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坚持把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的关键一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培育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谢谢。
陕西日报:请问杨凌在持续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中都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目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朱文超: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进一步强化“抓项目、谋发展”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紧盯项目“五率”要求,强化“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全力引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在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上,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项目谋划、储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立足杨凌示范区“国家队”定位和“三区三高地一基地”建设使命,聚焦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培育等方面,持续加强高质量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全面落实“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体系,形成了高质量项目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全面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包抓机制。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包抓、各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发力,围绕项目开复工、条件保障、手续办理等环节,及时打通堵点、破解难点,形成了全员奋进、奋勇争先共抓项目的浓厚氛围。三是全面提升项目服务保障质效,奋力打造营商环境的2.0版。示范区各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保障质效,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效率和条件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切实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同时,我们在重点产业链群打造上持续用力,不断优化涉农产业的发展生态,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培育壮大涉农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和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链群为抓手,大力发展涉农产业。
经过示范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聚焦旱区种业硅谷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项目一期建成运营,秦丰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先正达育种技术中心三期、登海种业杨凌农作物种业繁育基地、番茄育种技术提升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强国的成效逐步显现。二是抢抓开放型经济发展机遇,自贸试验片区、综保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国际陆港、寄递物流中心、境外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区校一体、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机制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一期的化学与生物合成大楼、生物育种大楼等项目进展顺利,上合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未来研究院二期项目也将在9月陆续开工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项目主体建筑群已基本完工。这些项目相继建成后,必将为杨凌示范区发挥“国家队”作用和建设“三区三高地一基地”任务承担重要支撑作用。
谢谢大家。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我们都知道,秦创原农业板块是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杨凌在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中具体有哪些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薛海兵: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杨凌示范区的关心关注!杨凌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聚焦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全面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加力提速,加快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一是做优做强平台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获批建设,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推进。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在农业领域获省科学技术奖55项、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二。王晓杰教授团队发现了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在田间试验中取得重要进展。今年陕西省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均出自杨凌,这些都是示范区以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为牵引,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体现。
二是大力推进“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通过种子孵化项目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及团队的33个成果落地杨凌转化,累计招引科研人员、大学生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1205家。建成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杨凌分中心,连年举办小麦、玉米、油菜新品种观摩会,每年发布农业科技成果及专利近2000项。2023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20年的4倍。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带动效能,辐射境外7个国家、全国23个省(区、市),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培训农民超过3.7万人次。
三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136%、140%,“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20年的4倍。围绕全省农业重点领域,建设种业、畜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组建了由12名院士领衔、190名科研骨干为支撑的技术创新团队。打造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已聚集135家种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生物医药企业。杨凌伟隆、荣华种业、杨凌良科成为全省仅有的三家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四是健全服务保障要素,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出台支持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32条政策,R&D经费投入达到2.57%,位居全省前列。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载体体系,新增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家。搭建常态化路演平台,组建科技经纪人队伍188人。建立政银担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科创贷”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双创工作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
谢谢大家。
李惠:感谢何玲常务副主任,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参与,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