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8-26 16:23:17 来源:陕新发布

7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市长,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数据局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我市出台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夯实创新策源基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邀请到市政府副市长孟浩先生,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先生、市工信局副局长张顺先生、市数据局局长刘鑫先生出席,解读系列政策措施,并回答有关问题。下面,请孟浩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孟浩: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西安市聚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做大企业规模能级——开放政府应用场景”的基本思路,坚持创新供给端、企业需求端、政府服务端协同发力,集中出台3大方面9个政策文件,全力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力组织者和紧密合伙人,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产业转化、场景应用、市场拓展全链条有机衔接,从底层和源头上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重点就“若干政策”的总体内容作以介绍。

一、聚焦强化企业主导,激发创新活力和融通能力

在这一方面,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三个文件。主要突出3点:

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支持企业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高校、院所、机构服务企业创新,强化政府创新组织者和创新合伙人作用等5个方面,制定21条具体举措,明确提出到2026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比例达到60%左右。

二是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注重发挥企业需求为牵引的整合作用,变过去企业围着高校院所转为高校院所围着企业转,重点支持企校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推行“校招企用”引才育才模式,推动高校院所服务企业创新,不断深化“三项改革”,探索“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样品变产品,形成产业。同时,我们谋划布局24个未来产业方向,构建西安未来产业空间格局,加快培育形成新赛道,激发新动能。

三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从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引培创新型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及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交大等驻市高校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完善创新港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支持重大项目招引落地,促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

二、聚焦强化产业承载,提升企业能力和产业实力

在这一方面,出台《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及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中小企业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工业企业“小升规”若干措施》四个文件。主要突出4点:

一是促进企业综合能级提升。以西安市被确定为“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契机,把握好“试点、重点行业、全制造业推广”三个层次逻辑,组织实施一批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核心的试点项目,引导全市制造业企业在数字赋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带动全市产业能级协同提升。

二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西安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推动制造业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降成本、提效率、扩产能、增效益。

三是塑造软件行业竞争新优势。依托我市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基础及科技人才优势,聚焦创新赋能、拓展市场、产业招商、引才引育四个方面,促进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智能汽车、信创、集成电路设计、出海产业等领域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链一软”服务合作新模式,做强西安发展“实力盘”。

四是加速培养壮大规上企业。从明确培育路径、加大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工作合力等方面,针对性出台了助企开拓市场、协助企业融资、推动企业创新、强化要素支持、实施审慎监管等28条措施,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促进小微企业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夯实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底座。

三、聚焦强化应用牵引,拓展使用场景和机会供给

在这一方面,出台《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主要突出2点: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组织作用。以场景开放牵引应用发展,重点明确了“三硬三软一中心”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围绕未来产业,提出支持开源芯片适配中心及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市级统筹、开放场景、应用牵引、龙头驱动、产业协同、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二是统筹开放各类场景机会。围绕交通、电力、水务、城管、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旅、应急等行业领域,由市数据局统筹各部门智能终端场景及设备清单,鼓励企业加速先进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促成项目、场景、技术、需求有效对接,为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更多机会。例如,在《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发布了智慧交通领域相关数据采集、研发道路交通感知及智慧物联设备等场景机会。

各位媒体朋友!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是西安始终坚守的发展准则,今天发布的3大方面9个政策文件为全市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方向、明晰了路径、锚定了目标,也为广大企业参与西安经济建设,共同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做强品牌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下一步,市政府将统筹科技、工信、数据、财政、金融、资源规划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力量,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聚焦重点抓落实,集中资源办大事,确保政策措施精准高效、直达快享、全面兑现,助力企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持续把科技创新“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量”的规模优势,努力实现量质双升,当好高质量发展的西部先行示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孟市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科技日报:刚才介绍情况时提到的《西安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等三个政策措施,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较以往有哪些变化?

李志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集中出台了《西安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西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3个政策,目的就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组织科研、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技术创新、规模贡献的主体,让创新型企业真正成为提升城市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发展实力的主力军。

本次出台的政策与以往相比,既有很多方面的变化,又有很大程度的深化。

一是更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就是说,把支持科技创新的抓手放在企业,将企业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力量布局、体制机制的核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比如:在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方面,突出梯次培育,既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升规、上市和做大规模,既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又要为科技企业提供应用场景,还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在服务企业创新方面,注重发挥政府创新合伙人和创新组织者作用,支持建设各种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资源与企业共享,智力资源与企业共用,支持企业对接金融资本、引育高端人才、加大开放合作,还有一条专门提出要吸纳企业参与创新决策,这在以往的政策中是没有的,总之,上述所有方面的切入点都是支持企业创新。

二是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就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牵引整合高校院所创新资源,让企业来出题,让高校院所来答题。在这次文件出台的过程中,我们将原有的做法进行了进一步深化,比如:在科研攻关方面,更加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在创新港等重点区域,支持链主、骨干企业与交大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方面,更加注重产业的发展需求,支持交大等驻市高校院所与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平台;探索推行校招共用、校招企用引才模式,让高校院所联合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同时,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遴选“产业教授”到高校任教,选派“科技副总”到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合作。再比如:在今年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西安的高校院所和一些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表现不俗,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0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另外,全市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到30家,这些都是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以往政策的重点是对获奖团队及实验室建设进行奖励补贴,此次,我们强调要重点支持获得国家奖励的重大成果运用,以及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重大孵化项目产业化落地,同时,鼓励探索“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着力抢占先机,规划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6大发展方向,包括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等24个细分领域,来支持企业将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请问市工信局,牵头出台的《支持工业企业“小升规”若干措施》等4个政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将如何推动政策措施落地执行?

张顺:感谢您的提问。本次发布的《支持工业企业“小升规”若干措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及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中小企业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是按照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着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的总体要求制定的,也是落实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和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有关工作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断加大新型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同时强化了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赋能,最终实现工业总量持续做大、产业转型不断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为了发挥政策效益,加快政策落地执行,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细则。按照工作安排,为确保政策高效执行,我们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在7月底前制定4个文件的实施细则,明确政策的奖补条件、执行标准、工作流程、任务分工以及相关要求。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计划将4个文件在“陕企通”、“西安政策通”、西安市工信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线上发布,做到“全面推送、精准匹配”。还要通过区县、开发区工业主管部门,将实施细则尽快发到每一位企业家手中,同时组织10场政策宣讲会,主动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点。

三是强化工作指导。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的小升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评估诊断、智力支撑、上门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加快规模扩大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四是做好效果评价。定期梳理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改造进度,及时总结评价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树立小升规及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引导全市工业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改造升级进度。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西安工业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请问市数据局,孟市长在介绍情况时提到,要强化政府的统筹组织作用、开放各类场景机会。请问政府如何有效发挥统筹组织作用?在哪些重点方向为企业提供更多场景和机会?企业如何参与?谢谢

刘鑫: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和关注!这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是西安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的新模式,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就是要发挥政府的有力组织作用,统筹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场景需求和项目机会,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从而构建“市级统筹、场景开放、应用牵引、引育企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发挥有为政府统筹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锚定重点产业方向。《实施方案》充分结合西安科技供给能力和产业基础,聚焦制造业的新突破和软件产业量质提升的两大目标,最终确定了“三硬三软一中心”七个重点任务方向。首先,在硬件制造业新突破方面,抢抓信创替代机遇,加快信创PC和服务器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场景,推动软硬一体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以及相关芯片产业的协同发展。其次,在软件产业量质提升方面,统筹开放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各行业应用场景和项目机会,支持好软件信息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工业软件及信创软件有组织性的引导和支持,提升软件产业发展质量。最后,在充分发挥科技供给能力方面,我们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新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先进技术的应用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例如,探索开源芯片创新中心建设,汇聚RISC-V+AI的产业资源,推动相关产业快速集群化发展。

二是开放重点应用场景。聚焦水务、交通、环保、教育、应急、文旅、城管等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领域,通过场景分析研究、技术验证与应用,促进企业和产业发展。例如,我们本次同步出台了《西安市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涉及到智能信号灯、低高空监控等设备需求,以及调度管理、违章抓拍、边界流量监控等算法、模型软件需求。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统筹全市各行业摄像头、传感器等基石类硬件设施,以及行业大模型关键算法及技术需求。希望以这些场景需求为驱动,带动以智能终端产品为核心的集传输、软件、算法为一体的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发布项目场景机会清单。西安市未来将例行发布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我们昨日已发布了第一批次《2024年信息化项目场景机会清单》,分为项目清单和场景清单两类,其中项目机会37个,场景机会15个,涉及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社会民生、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医疗卫生、交通运行等15个行业领域,总投资额约3.2亿元。同时,我们对每个项目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分类梳理,并提供技术方案查询,企业可结合自身能力,评估参与方式。

鼓励企业参与场景和项目机会方面,我们重点鼓励三种模式。

一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企业性质的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到各类场景机会当中,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转化以及新产品的应用,实现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二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各领域基石场景的研究,打造智能终端产品及场景解决方案,并统筹整合产业链相关资源,引导布局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链落地和发展。

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项目机会,鼓励龙头企业在参与项目过程中积极培育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本地技术服务配套生态,鼓励已有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的企业在本地设立结算中心。

具体参与方式可参考我局7月23日在市数据局官方网站和公众号面向社会发布的正式通知。

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场景,利用场景开放、机会牵引,激发西安强大科技供给能力转化为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新动能。同时,将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有力组织作用,联合社会各类资源推动西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和各位发布人!请大家持续关注报道西安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有关情况。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