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10-12 12:49:58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西安市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方法,着力在增强创造活力,提升保护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下面,请冯超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冯超: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自2022年8月西安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紧扣“引领陕西、示范西北”的发展定位,按照从供给、需求“两侧着手”,强化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推动技术、产业、金融、保护“四层发力”的工作思路,聚力全方位挖潜、全要素支撑、全链条保护、全过程服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西安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的全球排名连续攀升,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9位,今年排名再次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全民参与、积厚成势、动能强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情况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支持高校院所、科创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造和储备。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导航机制,布局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9.96万件,同比增长19.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628件,同比增长18%;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19项、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1项、2023年度全国“十大著作权人”称号1项;全市著作权作品注册登记16.58万件,同比增长31.7%;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49.38万件,同比增长8.8%;共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8家。

二是示范建设提级晋位。主动将城市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鄠邑区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高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未央区、新城区、长安区、灞桥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经开区分别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西交大、西工大、陕科大、理工大、西电、建大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同时,布点建设市级“秦创原IP示范园区”5个,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61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17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3家。

三是转化运用更趋高效。研究出台《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专利转移转化等一揽子计划项目,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专利股权投资、许可、转让等运营新模式,2023年,全市专利转让许可7872件,入榜中国专利运营城市前二十,位列第17位。建成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与21家高校、136家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咨询评估、交易撮合等多层次、立体化、集成式服务,累计发布专利成果6000余件、技术需求700余项。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路演和品牌化供需对接活动,连续两年举办“西安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开展“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近30场,推动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四是保护体系日臻完善。持续强化部门间、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不断完善行政刑事、司法行政、知识产权仲裁“三协作”机制,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联动”机制,“1+3+2”海外保护机制。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西北首家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布点建设89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培育15个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推动保护关口前移、服务窗口前置。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人民多元化调解,创新运用“云调解”模式办理的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在陕西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督查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获评“双第一”。

五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30家,省级版权工作服务站15家,获批建设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试验区,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机构培育示范工程”,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精准的知识产权服务,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72家,专利代理师超过600人。建立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特派员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扶”和“集中托管”服务,近三年累计选派244名特派员,服务企业919家。修订发布《西安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2.0版》,策划“知识产权万里行”“版权宣传服务行”等活动,精准服务创新主体。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信贷产品,发行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储架规模3亿元,首期债务企业10家、融资金额1亿元;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50亿、创历史新高,有效纾解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六是发展基础稳步夯实。支持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建成由119名行业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组成的西安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助力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投资等。开设“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强市大讲堂”,面向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累计举办40余场次,受众8000余人次,网络课程点击量6万余次,在全国率先培育知识产权经理人,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公益课堂。连续发布《西安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在“西安发布”设立“知产强市”专栏,上线AI虚拟主播,累计播报50余期,传播推广知识产权文化。

目前,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正处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将以示范城市和保护示范区“双示范”建设工作为牵引,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和创新改革,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知识产权“芯”动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杨丽萍:谢谢冯局长。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国际在线:刚才介绍情况时提到,西安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冯超: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的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0年2月正式运行,其主要职责是:面向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维权、运用导航为一体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是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重要支撑。2021年,中心被人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4年,中心预审服务部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在快速预审工作方面。中心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的专利预审工作机制,开通了线上业务平台,制定了《快速预审备案管理办法》《预审质量管理办法》等工作规范,形成了年度预审报告发布机制,推动专利授权周期大幅缩短。今年上半年,中心共受理专利预审申请1539件,预审接收量在45家已运行市级保护中心中排名第16;截至6月,中心备案创新主体1380家,接收处理专利预审案件9273件,经过预先审查的专利授权所需时间比普通申请缩短80%左右。

在快速维权工作方面。中心积极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司法部门以及贸促、仲裁、公证等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牵头设立西安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市区两级法院合作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理机构,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体系。中心通过出具咨询判定意见、实施调解等形式,有效支撑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案办理;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理和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诉前诉中调解,探索出“审理+侵权判定+委托调解”相结合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模式。2023年5月,中心创新运用“云调解”模式办理的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

在运用导航工作方面。2023年1月,中心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依托信息、数据、人才资源优势,针对我市优势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了10余个专利导航项目,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提供决策依据。中心连续6年编制发布《西安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按月编制相关统计月报,成为记录区域知识产权工作进展的权威资料。同时,中心聚焦法规政策解读、专利信息利用、知识产权管理等内容,开展多层次、专业化的公益培训,为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知识产权实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西安日报:请问接下来,西安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

冯超: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1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西安等15个城市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8月6日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会上国家局和省市领导对我市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分别作出指示和要求,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协调机制,把“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科技产业全过程创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题,按照《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的68项重点任务和17条“硬核”措施,建体系、强机制、定标准、严治理、优服务,努力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打造知识产权高效能治理的西安样板。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聚焦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和侵权多发领域,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专利等领域侵权违法行为。发挥省、市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资源优势,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布局建设,推动维权援助向一线延伸,侵权纠纷在源头解决。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坚持行政、司法保护有机衔接,加强常态化、多样化会商沟通,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联动。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探索建立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结果互认等全链条合作机制。凝聚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各方力量,系统构建便捷高效、多元化解、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以多元协同打造保护创新的一流生态。

三是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依托西安市“智慧市监”一体化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区域数据监测统计分析、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分析和案源管理,实现对重点领域、重点主体、重点环节侵权易发风险点的精准监测和智慧监管。

四是建立“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建立涵盖线索移交、现场检查、立案调查、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等全环节、全流程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规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水平。

五是拓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发挥西安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资源优势,深化“中欧班列长安号+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健全企业海外纠纷援助机制和快速应对指导体系,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南》,发布一批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外预警信息分析报告,为西安企业“走出去”,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服务。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谢谢发布人!请大家持续关注报道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亮点成效,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