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全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介绍
时间:2024-10-29 14:46:16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2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冀峰,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出席,介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先生、省工信厅副厅长刘波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先生、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先生。
下面,首先请冀峰副厅长作介绍;
冀峰: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近年来,陕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将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建设西安“双中心”、建好用好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四链”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力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推进科教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21年的67.86%增长至2024年的72.20%。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提升1.3分,为打好黄河流域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增强黄河流域产业内生动力
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将产业发展作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充分挖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潜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全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保持全国第4,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保持全国第1。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846.0亿元,同比增长9.9%,“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和9.7%,西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全国主要城市第3、副省级城市第2。陆续策划实施“能化资源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常温常压储氢”“富油煤原位热解开采技术”等重点研发计划。启动“黄河中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产业创新链,5年来,累计部署实施项目523项,支持经费7188万元。通过定向委托、厅市联动、企业联合等方式,部署开展沙地治理、尾气净化、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重点技术攻关37项。设立“引汉济渭”基础研究专项,围绕水量联动调配、大口径输水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结构优化、黄池沟配水枢纽设计、复杂地质环境下盾构施工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陆续支持经费达到9000万元。
二、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黄河流域产业创新拉动能力
为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牵引,推进42个战略科技力量项目和75个重点产业项目实施,持续支持大科学装置开展探索预研,探索“沿途下蛋”机制。积极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转化激活存量、集聚吸引增量、融合培育新量”核心功能,绘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图谱,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行动,部署实施“四链”融合项目。2024年度支持总窗口“四链”融合重点项目92个、经费8950万元。高标准布局建设18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打造一批集综合服务、成果转化、业态策源、场景应用、企业培育于一体的创新集群。在企业培育上,采用“一企一策一方案”培育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领军企业,吸引招引科技型链主企业落户。近三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幅均超过30%,2023年分别达到4120.99亿元、2.39万家、1.67万家,分别是2020年的2.34倍、2.96倍、2.66倍,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提升黄河流域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不断完善科技成果“三项改革”政策体系,更好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通过提供多样化路径、加强市场化运作、强化创新性探索推动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7家单位参与“三项改革”、单列管理10.3万项职务科技成果、3.1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新成立企业1736家,推介发布项目7530项,累计融资超60亿元。为提升黄河流域产业创新能力,发布《陕西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遴选发布煤矿废水再生利用、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尾矿资源化利用、水资源保护、渭河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黄河流域防沙治沙等实用防治新技术等科技成果。2021—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在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共有7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20项,其中40余项已在省内推广应用。
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夯实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源动力
积极发挥陕西在黄河流域的地理、能源和教育科研优势,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支持长短波授时系统、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电磁驱动聚变设施等6个大科学装置开展预研,布局建设5个陕西实验室,推动34个实验室重组(或新建)为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7个国家级、省级野外观测台站。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布局“光伏产业”“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氢/电新能源商用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认定“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组建“黄河流域中段矿区(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煤炭绿色开采与矿区环境保护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多领域、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聚集区为引领,科技型领军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组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重大国家战略,更是陕西的历史使命。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催化新质生产力上再加力,建设好“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以新产业培育和产业深度转型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李惠:下面,请刘波副厅长作介绍;
刘波: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与各家媒体的记者朋友沟通交流。首先,感谢大家多年来对陕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此,向为陕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作出贡献的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五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产业政策供给。印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陕西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系统部署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印发人工智能、低空制造、汽车产业等细分领域政策文件,做细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构建陕西“1+4+N”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生产性服务业五个方向的34条重点产业链,落实链长制提升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链政策支持。着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对当年配套率增幅较大、有新增非关联配套企业的链主企业,以及首次纳入链主企业供应商目录的配套企业给予奖励。着力强化金融服务,建立“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工信贷”白名单+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三)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三器”建设(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推动“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截至目前,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3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科研人员成立转化企业10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万家和1.67万家,分别增长37%和33%。全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138家,增长到2023年的1.67万家,年均增幅39.4%。
(四)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厅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525家,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8家,重点“小巨人”46家。
(五)数字化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展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数字化转型融合支撑三大行动。截至目前,全省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972户,列全国第3;10户企业获评工信部融合发展试点示范、17户企业获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60个;2022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增速13.9%。2023年我省数字产业收入5777.3亿元,数字产品制造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
(六)着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推动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累计创建省级能效标杆企业4户、节水标杆企业11户,国家能效“领跑者”2户、水效“领跑者”2户,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451户、绿色工业园区2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2户。202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7.9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用水量的30%,位列全国第2位;开展高耗能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分级管理,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6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84万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引领工程,以点带面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陕西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绿色”为出发点,“发展”为落脚点,紧扣高质量这一关键词,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李惠:下面,请何建军副厅长作介绍;
何建军: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围绕黄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情况,我作简要介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坚持农水结合,紧抓“蓄、引、养、节、防”五个环节,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黄河流域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44万亩。以“两减四提”为抓手,开展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流域内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2% 以上,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 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3% 以上。
二是大力实施苹果“北扩西进”和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成功创建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和秦岭猕猴桃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形成渭北南部、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三大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澄城樱桃、大荔冬枣、佳县油枣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3年,黄河流域苹果种植面积923万亩、产量1375万吨,猕猴桃种植面积84万亩、产量13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310亿元和191亿元。
三是依托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初步形成蔬菜产业“一区三带六板块”布局,打造蔬菜产品品牌287个,企业品牌203个,太白甘蓝、靖边胡萝卜、合阳九眼莲、兴平大蒜等蔬菜地理标志产品20多个,形成太白高山蔬菜、兴平辣椒、泾阳西红柿、南泥湾蔬菜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五年全省蔬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是畜牧业加快渭北、陕北布局,建成奶山羊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陕西生猪产业集群,奶山羊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效益居全国第一。2023年,黄河流域肉类总产量87.73万吨、奶类产量178.24万吨,分别占全省总产量64.95%、98.98%。
五是陕北地区种植糜子、谷子、荞麦、高粱、黑豆、绿豆等有着悠久历史。今年,陕北小杂粮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在延安、榆林两市9个县(区)实施八大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3.79亿元,将打造全国小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高地、黄土高原小杂粮产业发展高地。
六是实施2024年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黄河流域内投入3.969亿元衔接资金支持25个县(市、区)567个村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区域内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占比下降到7.95%,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增长到12.53%。
乡村建设方面。一是出台《陕西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立足关中、陕北不同地形地貌及地域文化特色,统筹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有序推进有条件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黄河流域内列入村庄规划编制计划的行政村共6651个,截至目前,共有2439个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其中,2024年已编制完成220个。
二是制定《陕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黄河流域内累计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39.3万座,普及率达到81.8%,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4.26%。延安市、渭南市、西安市高陵区、凤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富平县等14个县(市、区)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
三是对标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聚焦农民群众期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村道路畅通、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黄河流域内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乡镇以上行政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注重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黄河流域内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李惠:下面,请邱轩洛巡视员作介绍。
邱轩洛:同志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省文旅事业的关心关注与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陕西黄河流域文化特点和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有力推动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有关情况。
一方面,坚持系统谋划,构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政策体系。制定印发《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年行动计划》《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方案》《陕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等多部规划政策,形成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1+N”规划体系。
另一方面,聚焦任务目标,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6大行动。一是文化研究行动。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黄河优秀文化遗产、黄河优秀文学艺术、黄河文化传播、关中文化、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等主题,每年组织黄河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一大批研究成果,不断推动成果转化运用。二是非遗保护行动。开展黄河流域非遗普查,梳理国家级非遗项目75项,省级非遗项目573项,市级非遗项目1707项,县级非遗项目4357项。举办“黄河记忆”非遗大展,成功创建陕北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三是融合发展行动。创排多部黄河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其中,碗碗腔《骄杨之恋》等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主角》获“文华奖”,表演《歌从黄河岸边边来》、陕北道情《一条棉被》2部作品获“群星奖”,陕北说书《看大桥》、陕西快板《猴子告状》2部作品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西安市曲江新区获评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延安市宝塔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四是廊道建设行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建成运营,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乾坤湾景区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多景点入选黄河主题国家旅游线路。五是品牌塑造行动。陕北民歌、秦腔、腰鼓、陕北秧歌等非遗精彩亮相中国—中亚峰会和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长恨歌》《驼铃传奇》《延安保育院》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演艺全方位提升。六是传播推广行动。牵头组建黄河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黄河流域图书馆联合发展体,开展黄河文旅推介,唱响“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宣传品牌。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加强黄河文化传播,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以延续黄河历史文化根脉、阐释黄河文化内涵魅力、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文化故事为牵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摸清底数,夯实发展基础。深入开展黄河文化研究,推出标志性研究成果。扎实推进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建立黄河精品旅游资源名录。二是深挖资源,弘扬时代价值。实施黄河文化标识建设工程,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旅新IP。三是融合创新,打造文旅品牌。打造一批黄河文旅新业态、新地标、新场景。加快推动沿黄公路休闲驿站、观景台、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扩大宣传,讲好黄河故事。发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作用,开展跨区域文化交流,持续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李惠: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一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请问陕西是否会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考虑,以及主要工作思路和举措。
冀峰:我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创新主体。陕西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将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主要在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好企业“出题人”作用。过去,我们的科研目标大部分聚焦在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科学问题。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的作用,指南凝练、项目部署都向企业进行倾斜。陕西科教资源比较富集,过去对企业每年支持项目的比例不到50%,大部分以高校院所实施为主。总书记讲话之后,我们提出全省科技经费依托企业实施的项目占比要达到70%以上。
二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34条重点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卡脖子关键问题,进行有组织的科研,进行靶向攻关和部署,确保全省重点产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的道路。
三是推动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我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和研发机构数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省科技厅将依托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平台。我们推动企业作为管理主体、投入主体、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建设校企合作研发平台,同时依托企业实施中试基地。
四是加快“校招企用”人才模式推广。科技创新靠人才,企业发展也靠人才,目前我省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聚集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通过高校、企业拿一部分钱,政府出一部分钱模式,设立“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人才关系在高校,但是人才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校招企用的模式破解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五是落实国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少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研发负担。
省科技厅一以贯之地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不断激励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探索、引领、组织作用,把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你的提问,我就回答这么多。
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2日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请问,陕西在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刘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工信厅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关键,聚焦“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目标,全力推动我省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有色、冶金、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现代能源产业,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前瞻性布局光子、氢能、无人机、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是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各市(区)和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千项新产品开发、百项“工业精品”遴选。积极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开展链式招商,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工业软件。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突破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四是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领军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百亿提升、千亿跨越”。健全“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培优提质扩面。实施科技型企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狠抓“小升规”,促进中小企业升规入统。
五是着力推进数智融合。实施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产业大脑等五大工程。打造集成电路、软件、光子、人工智能等10个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着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纵向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横向通过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以产品碳足迹标准建设为引领,推动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认证、碳资产管理、碳核算等工作,引导企业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挖掘降碳潜力,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供应链碳管理,带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中国报道:陕西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邱轩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陕西在黄河流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非常富有特色。黄河流域拥有黄帝陵、兵马俑等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延安宝塔等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秦岭、华山等中华地理自然标识。近年来,陕西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文旅资源,着眼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努力构建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
具体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印发《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关于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陕西省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形成了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紧密衔接的政策体系。
二是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大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支持力度,命名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培育演艺新模式、新空间,打造精品项目,实现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推动农文旅、文商旅、文体旅深度融合,培育“跟着演艺游陕西”“跟着民宿游陕西”“跟着文博游陕西”等特色模式,带动沉浸式体验、博物馆游等持续升温。西安曲江新区获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延安宝塔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三是以文旅消费促进黄河文化惠民利民。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完善消费惠民举措,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的旅行中感受黄河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积极发展夜游经济,创建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景区、宝鸡石鼓·文化城、延安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等9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占全省总数的81.81%。创建14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占全省总数的82.4%。创建西安、宝鸡2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持续深化“三秦四季”主题宣传营销,持续举办消费月、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卡券,实施门票减免、免费开放等惠民举措,提升文旅吸引力。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涌现出袁家村、蔡家坡艺术村、凤翔六营泥塑村、佳县赤牛坬民俗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村。
谢谢。
陕西日报:陕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农业特色产业举足轻重。请问,近年来陕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进步?
何建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年来,全省上下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2023年省级8条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达6123亿元,带动市级打造24条百亿级、县级打造127条十亿级产业链,形成了“省抓千亿级、市抓百亿级、县抓十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体系。黄河流域各县区坚持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现代农业产业链项目,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黄河流域内布局有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陕茶、秦岭猕猴桃、陕北肉羊、陕西生猪、蔬菜、陕北小杂粮、食用菌等9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实现集群覆盖重点产业链。共争取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7亿元,涉及区域内8市41个县(市、区),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烘干仓储、预冷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支撑、信息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等;大力实施中省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黄河流域内共建设农业产业强镇项目42个,涉及区域内39个县(市、区),获得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4.31亿元;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个,涉及19个县(市、区),累计下拨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800万元。重点支持建设集中连片、优质高效优质原料基地,提升智能分拣、分级分割、烘干储藏、包装运销等初级加工设施装备水平,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贮藏和加工车间,鼓励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等。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项目,黄河流域内共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4个(占全省总数73%),涉及24个县(市、区),每个加工园区补助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主要支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深加工技术改造及引进、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
二是培强主体提升联农带农能力。黄河流域内累计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4家、省级龙头企业497家(分别占全省总数的83%、70%),支持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1个(占全省总数的79%),下拨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4亿元,主要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
三是着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文化节等活动,提升陕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电商平台和新媒体,拓宽销售渠道,使陕西特色农产品更多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绿色生产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环保技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注重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陕西的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惠: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