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住建厅):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10 11:31:12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10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胡汉利,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王宏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治出席,介绍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一级调研员华广洪主持。

华广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胡汉利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王宏宇先生、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治先生。

下面,首先请胡汉利先生作介绍。

pic

胡汉利: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住建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万个,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1.06万公里,加装电梯1600部以上,改造增设停车位10.5万个、电动汽车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91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超600个,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约150万户、400万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省级垃圾分类试点,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全面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全省2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和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9%。认真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增量提质,持续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6.05万公顷和38.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15平方米,宝鸡市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合理布局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推广地下空间分层使用,建立完善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引导各类地下管线工程一次敷设到位。开展补短板行动,加大老旧设施改造力度,统筹推进设施体系化建设,提升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网建设,加快漏损管网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省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0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65亿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53%,管网漏损率降低至8.81%。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和在建总长度达到469.46公里,居全国第11位。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638.13公里,居全国第三位。全面推进黄河流域县级以上污水厂提标改造,全省黄河流域114座县级以上污水厂全面完成提标改造任务,排放水质均达到黄河一级A标准。全省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三、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守牢安全底线。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安全“大起底”排查和全链条整治,坚决防范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燃气事故。截至目前,全省已排查生产、经营、运输、充装、使用等各类企业21.3万家,排查燃气老化管道9789公里,累计改造完成8599公里,完成投资58.9亿元。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扎实开展城市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确保公路桥梁安全稳定。以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为重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铜川、延安、榆林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制定《陕西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筹集省级资金7100万元,支持西安、延安、安康等试点城市加快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加大高风险点位物联感知设备布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四、加强县域城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安排,着力加强城镇平台建设,指导县城分类发展。印发《陕西省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提品质实施方案》,大力加强县城建设,注重抓先进、补短板,以两头带中间,不断提升县城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的能力。2021年以来,全省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402亿元,县城道路长度增加502公里,供排水、燃气、供热等管道共计增加1450余公里,绿地面积增加1300公顷,改扩建污水处理厂7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15万立方米。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培育了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2021年以来,省上支持的100个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415.57亿元,镇区建成区规模新增30.2平方公里,达442.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新增7.83万人,达196.28万人,发挥促进“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坚持保护优先,突出活化利用,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加强改革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发展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新气象。省级层面陆续出台《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陕西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政策,制定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以及历史文化街区评选认定管理办法以及相关保护提升的技术导则和工程建设标准。健全省、市、县抓保护传承工作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各级历史文化保护主管部门向党委专题报告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制度和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评估制度,切实发挥党政领导统筹作用。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督办、约谈,及时有效遏制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各地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不断健全,保护传承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座、名镇36个、名村4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79个,省级传统村落484个,划定了历史文化街区70片,公布认定了历史建筑971处,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制定《保护工作方案》《保护管理技术导则》,对全省1139株城市古树名木严格建档保护。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建设高质量城市。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制约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适应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关心和关注城乡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共同营造城乡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城市更有温度、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华广洪:谢谢胡汉利副厅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日报: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作为城市风险隐患治理的重要措施,请介绍一下目前我省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开展情况。谢谢。

pic

王宏宇:感谢这位记者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关注,这项工作由我来介绍。从2022年起,我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积极部署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将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作为事关消除城市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编制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全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等8部门,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分析总结我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编制《陕西省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城市供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我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

二是强化目标牵引。指导各市(区)从隐患管道入手,制定燃气管道等老化评估普查方案,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城市各类地下管道等开展评估、普查工作,全省共排查老化管道1.7万公里。编制《陕西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规划》,细化全省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四类老化管道更新改造任务,明确年度计划,计划2025年底完成改造任务。

三是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督查”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对各地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进度进行周调度,加强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将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纳入省委安全工作督查范围、省纪委监委全省15件为群众办实事内容,列入省审计厅对各地市高质量发展审计内容,构建多方推动工作格局。

四是夯实改造责任。致信各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报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夯实政府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市(区)政府开展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攻坚活动,实施项目台账管理,明确改造规模、改造责任主体、出资责任主体、开工和竣工时间节点,加快更新改造项目实施。

五是加强资金筹措。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推进会,采取线下和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全省更新改造项目申报政策进行培训,积极宣贯国家政策;指导各地强化项目储备,积极向国家申报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增发国债、超长期国债等资金125.8亿元,有力支持了我省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全省累计更新改造老化管道1.4万余公里、占更新改造总任务的83%。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施行督导通报,实地帮扶,指导各地加快推动项目实施,确保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存量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谢谢!

中国网:县城建设对于提升县城品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请介绍一下我省县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谢谢。

pic

胡汉利: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快县城建设补短板提品质,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治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论述以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县城建设模式,大力推动县城提质增效,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取得比较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省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提品质实施方案》,提出县城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及五个方面19项重点工作,精准推动项目建设,提升投资绩效。研究制定《陕西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县城建设评价标准》,推动各地争优创先,加快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每年编发县城建发展报告,分析研判各县发展情况。

二是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全省各县开展城市体检,查找影响县城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以县为单位,编制县城建设行动计划(3-5年期),并分年度建立项目库及实施计划清单。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402.2亿元,县城道路长度增加502.14公里,供排水、燃气、供热等管道共计增加近1450公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7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14.57万立方米。

三是加强政策激励引导。自2021年以来,每年提请省政府命名10-15个“县城建设示范县”。发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每年安排5亿元,对县城建设项目谋划、实施绩效优良的县(市、区)给予引导支持,重点支持县城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方面项目,促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下一步,我厅将组织全省继续开展县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制定三年行动方案,以“推动县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县级城市体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城市体检作为有效补齐县城建设短板,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同时,结合县城实际,完善体检指标,做实体检成果转化运用,建立由城市体检引领的县城建设项目库,一体化推进县城建设工作。

二是‌聚焦县城关键领域和弱项,补齐城乡一体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县城市政道路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网布局,加强支路街巷微循环道路系统建设,提升路网整体承载。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对全省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较低或发展水平较慢的县(市)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对县城老旧管网分批次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雨污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三是把握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编制县城公共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智慧化公共停车场建设;提升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合理布局建设收集站点、配齐收运车辆和设备;高位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行动,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四是紧盯问题狠抓改造提升,着力提升县城安全韧性。强化城市排水防涝应急体系,组织全面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增强各县城遭遇强降雨发生城市内涝后的快速救援处置能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编制《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手册》,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设计和建设打好基础。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请介绍一下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主要措施?

pic

李治:城市和乡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持续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健全法制保障。完成了《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立法工作,这是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印发后,国内出台的首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省级条例,将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管理一并纳入适用范围,明确了各方责任和权益,加强了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有力推动我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全面、有序、系统发展。

二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我们持续将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公众情感记忆和时代记忆的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等纳入保护传承体系。2019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认定工作,加大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工作力度。让各时期、各类型、各区域、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三是全面编制各层级保护规划。省上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基本实现了保护规划编制的全覆盖,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完成第三轮保护规划修订工作,73个国家传统村落编制完成保护发展规划。规划系统总结各类历史资源价值、科学划定了保护范围、明确了分类保护要求与措施、提出了人居环境改善的路径方法和活化利用的方向,进一步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保护格局。

四是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我们在城乡建设中,变过去的“拆改留”为“留改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厂区,留住了原住民和“烟火气”,并通过合理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公共空间作用,对于一些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在保持其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前提下开展修复、修缮,采用改建、增补设施等方式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的生机。如:西安市西影电影园区对老厂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维持规制格局、建筑分布、建筑形态,通过建设西影电影博物馆等主题文化场馆,探索“电影+文化+旅游”,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项目。

五是创新宣传方式,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我厅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策划了主题为“传承、创新、发展——新发展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实践与展望”的权威专家访谈活动,共同探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陕西模板。在埃及开罗举办中埃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就陕西与开罗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进行对话和经验分享。同时在全省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等专题学习、分级培训,凝聚共识。推动榆林市、韩城市参与央视《文脉春秋》历史文化名城纪录片专题拍摄工作,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更加注重统筹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保护与利用,单体保护与整体保护,及时查处城乡建设中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我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华广洪:感谢胡汉利副厅长和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