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地铁8号(环)线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1-02 14:51:47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地铁8号(环)线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住建局副局长雷涛、市交通局二级巡视员李斌科、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康佐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西安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运营品质,全力构建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尤其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高效率推进地铁8号(环)线建设,更好服务保障市民群众便捷高效安全出行。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住建局副局长雷涛先生、市交通局二级巡视员李斌科先生、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康佐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首先,请雷涛副局长介绍西安地铁建设总体情况。

雷涛: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西安市住建局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西安地铁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相关情况。

一、总体情况

西安市作为全国第14个批复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西北地区第1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自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了三轮五次建设规划,批复12条线422公里,获批里程居全国第11位。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条,运营里程达到353公里,线网日均客流357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到492万人次(2024年9月30日),线网出行强度、客运强度、客流密度排名行业前列,轨道交通在全市的客运分担率超过65%。在建2条线路69公里,其中地铁8号(环)线将于明天正式通车运营,15号线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三期规划线路将全部建成运营,西安“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的能级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市民出行将更加便利。

二、建设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全市上下锚定交通强市建设目标,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升城市能级的思路,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201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三期建设规划以来,仅用15个月就实现了7线全面开工建设,形成了在建项目多、建设速度快、微改造理念新、技术创新先、获得荣誉高等特点。一是在建项目多,高峰时期曾达到“10线共建”的局面,在建里程一度达到290公里。自2020年以来连续5年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二是建设速度快,2017年以来新增运营里程262公里,是地铁建设前十年的两倍多,地铁8号(环)线开通后,运营里程将突破400公里;14号线工期34个月,开创了全国地铁单线建设的最快速度;8号(环)线建设工期5年2个月,建成速度全国领先。三是微改造理念新,地铁8号(环)线37个站点中,31个与非机动车、公交场站等接驳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建设风雨连廊、城市家具等便民设施,解决了市民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四是技术创新先,积极推进5G、智能运维、全自动运行、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新技术应用,建成了16号线、10号线、8号(环)线全自动驾驶线路,为智慧城轨建设提供了“西安”经验。五是获得荣誉高,地铁4号线、14号线先后荣获西北地区轨道交通首个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10号线公轨合建桥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规划情况

为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西安市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及骨干路网的形态特征,我们配合资源规划部门在2016年版线网规划的基础上优化编制了新一轮《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总规模达到24条线路、1155公里,形成了“棋盘+环+放射”的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谋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目前四期规划方案基本稳定,正在按照程序开展报审,同时借鉴三期规划实施经验,提前开展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预工可研究深度,确保规划批复后项目尽快落地。

下一步,为加快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助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枢纽型、网络型发展新格局,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引领产业发展布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强中长期城市轨道交通路网项目谋划,全力推进四期建设规划报批,加快打造内畅外联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需要。

杨丽萍:谢谢雷局长。下面请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康佐先生介绍西安地铁8号(环)线建设有关情况。

康佐: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就西安地铁8号(环)线建设运营总体情况作以通报。

西安地铁8号(环)线为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最重要的骨干线路,也是线网规划中的唯一一条环线,线路全长约50公里,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37座车站,与既有线路形成换乘站13座。线路贯穿雁塔区、新城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等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国际港等4个开发新区,线路开通后将成为西安市二环至三环之间最主要的环形客运交通走廊,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攻坚克难、书写环线建设“西安速度”

地铁8号(环)线是西安地铁建设历程中线路最长,穿越地裂缝次数最多,管线迁改难度最大,下穿铁路、地铁既有线风险最高,征地拆迁范围最广,交通疏解组织最复杂的一条线路。市轨道集团借鉴以往地铁线路建设经验,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建管模式,积极发挥“大标段”施工管理、集团化作战优势,逐一破解建设难题。

地铁8号(环)线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2月,全线实现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和“洞通”;4月,实现全线“轨通”“电通”节点目标;自9月10日至12月10日顺利完成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各项指标均符合或优于标准。目前,地铁8号(环)线已顺利通过政府验收及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将于2024年12月26日中午12点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该线路从开工到开通共历时5年零2个月,环线建设速度全国领先。

二、提质增效、迈入线网“环线换乘”时代

地铁8号(环)线换乘站数量占全线网的38%,将充分发挥线网的组合环线功能,市民可选的换乘路径更多,出行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开通运营初期,线路最小发车间隔为4分18秒,单程运行时间约90分钟,沿用西安地铁线网统一“里程计价制”,全程票价为6元,线网最高票价为13元,各车站均支持二维码扫码过闸和人脸识别乘车功能。

针对环线线路长、车站多等特点,为了方便市民高效出行,地铁8号(环)线首班车采用多站同时发车的举措,内环首班车发车车站为北辰东路、韩森寨、植物园、曲江池西、安化门、科技二路、开远门7座车站;外环首班车发车车站为井上村、市图书馆、光化门、金光门、省体育馆、东等驾坡、万寿路7座车站,上述各车站均于每日6点10分同时发车投入运营。内环方向的末班车23:00从东等驾坡站出发,绕行一圈后00:29回到东等驾坡站进行清客;外环方向的末班车23:00从北辰东路站出发,绕行一圈后00:29回到北辰东路站进行清客,线路全天服务时长约为18小时20分钟。

三、创新引领、赋能环线运维“智”造升级

近年来,市轨道集团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节能降碳的发展理念,将智慧车站、低碳技术广泛运用于地铁8号(环)线的运维场景,不断提升地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8号(环)线首次采用A2型地铁列车,编组方式为4动2拖6辆编组,车体长度为140米、宽度为3米,相较于既有线路,列车满载能力提升约31%。线路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的无人驾驶系统,加装全天候“烟感检测探头”、超视距“主动障碍物探测装置”,有效提升列车运行安全性。车体采用铝合金轻量化材质,通过降低自重减少列车能耗,同时应用多种降噪技术,增强了列车在运行时的隔音效果,客室内能根据环境变化实现温度和广播音量的自动调节,新增便民化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将给乘客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

四、服务民生、“一站一策”提升出行品质

市轨道集团秉承“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在雁鸣湖车辆段、永城路停车场采用上盖开发模式,结合城市更新,积极构建上盖生态圈。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推进8号(环)线项目建设的同时,编制了国内首部《城市轨道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在车站周边打造城市“微中心”,针对线路各车站周边区域实施了一站一策“微改造”,将便捷出行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在我市住建、资规、城管、交通局、交警和沿线辖区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及沿线社区、群众的包容理解下,地铁8号(环)线站点“微改造”系统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改造项目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优化改造车行道和慢行体系,补充完善智慧交通设施设备,疏通十字路口拥堵节点;二是在部分车站出入口周边增设风雨连廊和人员集合点,实现地铁出入口与公交站点的无缝衔接;三是在部分车站周边新建“P+R”停车场,提升机动车地铁换乘效率,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四是在各站出入口周边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并因地制宜设置充电设施,方便群众日常出行。

下一步,市轨道集团将在8号(环)线开通后的三个月内,持续开展“公众参与 开门问策”活动,广大市民乘客可通过“西安地铁”官方新媒体平台,及时反馈关于环线设备设施、运营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此,感谢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包容与理解,也感谢新闻媒体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认真梳理、限时整改,不断提升地铁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完善出行服务设施,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空间更新,激发我市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为西安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贡献地铁力量。谢谢!

杨丽萍:谢谢康总经理,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先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报道:地铁8号(环)线开通运营后,将与现有运营线路形成13个换乘站,这会给下一步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哪些新要求和新变化?还有哪些应对的措施?

李斌科: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西安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通,将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的时效性和可达性,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同时8号(环)线将串联起1号线至6号线以及10号线等7条地铁运营线路,这将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线网运行环境带来较大变化,运营管理工作将面临三个挑战。

一是8号(环)线全线采用A型车,每辆车运能比现有车型增加近千人;加之换乘站点多,开通运营后,线网客流将进一步增加,大客流将成为常态,这对客流疏导尤其是远端分流是一个较大挑战。

二是8号(环)线实行多点发车,全天开行单一交路(是指列车由既定轨道交通线路的始发站开往终到站,且中途不折返的交路形式),虽然运营单位已同步调整了其他运营线路列车运行图,但在大客流特别是早晚高峰期,如何高效进行行车调度仍是一个考验。

三是根据其他城市经验来看,地铁环线运营后,客运组织、行车调度、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等管理难度增大。加之8号(环)线是最高等级的全自动运营线路,运营管理方式方法与传统线路相比多有不同,如何最大程度的兼顾效率和安全,对运营管理来说也是一个较大考验。

在地铁8号(环)线开通前后,全市各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线路高效安全运营。

一是在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期间,重点评估线路运营筹备情况,及时修编相应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开通运营后,将重点依托科技赋能、智慧增效等手段,有效提升客流监测预警能力,做好远端分流和车辆组织调度工作。

三是持续加压落实运营安全双重预防分级管理要求,健全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运营调度、响应处置一体化。

四是不断优化提升公共交通接驳体系,实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五是持续在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让市民安全便捷出行。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西安日报:刚刚介绍情况时提到,8号(环)线与既有线不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起点和终点站,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家更好地进行区分呢?

康佐:为了让乘客能够快速适应环线运维模式,准确区分“内环、外环”的运行方向,首先大家要分清内环按照顺时针方向运行、外环按照逆时针方向运行,简称“内顺外逆”。进入车站后,乘客可以通过站台上方的悬挂标识、站台门盖板上的线路图进行区分;还可以通过站台门盖板上“下一站”或者“途经车站”信息,快速区分乘车方向。此外,市民乘客还可以通过站内语音广播、站台电视屏上的到站信息进行区分。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发布内容里提到环线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诸多亮点,但提起西安地铁就不得不强调其文化属性,不知道在8号(环)线中有哪些公共文化建设亮点呢?

康佐:西安地铁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城市文明的窗口,我们也是致力于打造具有新时代西安文化特色和创新发展理念的地铁空间。

在地铁8号(环)线的建设中,我们运用“一线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的设计思路,形成“东面春之绿,南面夏之红,西面秋之金,北面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和特色主题车站。我们在线路中选取了8座重点车站打造了新的城市地下地标,尤其在寒窑站建成了线路唯一一座无柱穹顶车站,呈现了精彩震撼的地下建筑美学。

此外,我们深挖环线车站周边历史典故和人文特色,选取大唐不夜城、曲江池西等5座车站,不断扩充“西安地铁+历史故事”有声故事库,让市民在出行途中轻松体会诗画中的盛世长安;同时,我们分别在万寿南路站和东仪路站打造“幸福不易·铭记功勋”“石油报国·传承创新”主题文化长廊,致敬国家英模功勋、呈现我国石油工业从起步到壮大的辉煌历程,传承奋斗精神,点赞伟大新时代!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陕西日报:地铁8号(环)线开通后,地铁线网客流将会迎来新挑战,请问在面临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运等重要客流高峰节点,西安地铁有哪些客流保障措施呢?

康佐:结合分析其他城市地铁环线开通后的客流变化,以及往年元旦、春运地铁线网客流特点,在12月31日,西安地铁线网单日客流量有可能会再创历史新高。针对即将到来的大客流挑战,尤其应对节前通勤及出游、返乡叠加的客流高峰,西安地铁将通过编制专项运输组织方案,压缩重点线路发车间隔、优化峰期设置、增加热备列车、延长部分线路运营服务时长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线网运力供给及突发大客流应对能力。

同时针对线网重点商业、景区、交通枢纽接驳车站,我们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加强与周边商业体、景区和客运站联程联动,视客流情况安排备用列车随时上线,加大设施设备巡检及人员现场保障力度,适时联动公交启动应急接驳,高效疏导瞬时大客流的情况,保证市民乘客出行安全。

在此提醒大家,节假日及春运期间,地铁线网的部分车站、线路客流或将持续攀升并保持高位,为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部分车站会适时启动客流控制措施。为此,乘客出行前可持续关注西安地铁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实时客流情况,尽可能错峰出行;当遇到客流控制时,也请市民乘客按照现场工作人员引导,有序进站乘车。如遇雨雪天气,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提升运力配置、延长运营时间、增配备用车等措施,降低特殊天气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为广大市民顺利出行保驾护航。

杨丽萍: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大家持续关注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关工作。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