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奋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时间:2025-07-24 15:34:59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1日下午3时30分,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王益区委副书记、区长郝俊吉先生,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江峰先生,王益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飞先生,王益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郭备战先生,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奋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为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铜川市政府新闻中心姜盼主持。

姜盼: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我们邀请到王益区委副书记、区长郝俊吉先生,请他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奋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为题,作情况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邀请到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王益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江峰先生,王益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飞先生,王益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郭备战先生。

首先,请郝俊吉先生作介绍。

郝俊吉: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王益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今年以来,王益区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口,围绕“1393”思路举措,锚定“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区”目标,坚持不懈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全区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力加快积蓄、“新”的质效持续提升。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效提升。下面,我从以下五方面作以具体介绍: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大抓项目稳投资,大抓工业稳产能,持续用力稳消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持续扩大投资效能,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坚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包抓、月调度推进机制,聚焦“四个一批”精准发力,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73个,完成投资44.56亿元;申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城市更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4个,总投资34亿元。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全年目标2.1个百分点。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供需洽谈会和重点产业推介交流会,1-5月市域外项目、省际项目实际使用资金分别完成19.15亿元、10.4亿元,市域外及内资进度位列全市第二,直接利用外资位列全市第一。打好外贸拓展硬仗,1-5月外贸进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782万元。二是推动工业快速增长,“一企一策”帮助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解决用工短缺、用地报批等难题20余项,协调流动资金贷款1.5亿元,为声威建材争取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资金2385万元,为火凤凰艺术陶瓷等8户企业争取奖补资金526.5万元。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高于全年目标6.8个百分点。三是充分释放消费活力,打好提振消费硬仗,联合全区48家企业推出“政府+企业+厂家”三补活动,带动消费1900余万元,核销金额350万元;指导商贸企业举办“线上+线下”双线活动,拉动消费5500万元。1-5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8%。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扎实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3+2”现代服务业、“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是全力推进百亿园区建设,陕西王益经开区今年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的2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签订现代产业类项目7个,涉及资金7.3亿元。1-5月王益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20.9%。二是打造渭北汽配产业聚集地,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突出汽车装备配套首位产业,在王益经开区打造布局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精密科技模具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强化与在陕整车企业配套供需对接,朝日精密弹簧成为华为问界、特斯拉、道通新能源供应商,辽峰精密科技是法士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赛骏专用车与陕汽启动“大微改”合作,我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初具成效。三是推动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岩棉生产线窑炉提升改造、长兴支撑剂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火凤凰艺术陶瓷自动化控制模块生产线提升、声威建材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等项目全力推进。1-5月现代建材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1.8%。四是加快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围绕“打造全国知名鲜桃产业示范区”目标,做强“孟姜红”鲜桃品牌果业“土特产”文章,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桃树专家工作站,“中国孟姜·醉美桃源”桃文化主题展示馆精细化运营,“秦薯”综合种植加工基地、苹果新品种高产示范园、大樱桃仓储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黄堡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五是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智慧养老产业园、康养中心项目加快建设,26个行政村卫生室孙思邈中医堂全覆盖,全区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54.7%以上,增长14个百分点。六是促进数字要素赋能补短,北市区数据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云”28户。1-5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亿元。

三、多措并举优环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自我区被评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以来,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致力于服务企业诉求和扶持企业发展,着力优化营商“软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硬实力”。一是唱响做实“投资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召开政企恳谈早餐会5期,解决企业保障产业链供需稳定等问题40项,实施企业“宁静生产日”和企业监管“白名单”制度,新培育“五上”企业6户,通过千方百计、设身处地为企业服务,加强与市场沟通、优化发展生态。1-5月民间投资增长16.8%;一季度非公经济增加值1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64.8%。二是不断优化审批模式,推出“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审批办法,93%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380件,梳理明确企业、个体工商户“联办”事项36个,以最简流程、最短时间、最优服务让企业和办事群众省心又省时。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抢抓全市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建立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向经开区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机制,培育省级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三年分别增长4倍和3.6倍。以全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1-5月为企业投放贷款7.51亿元。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区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46.8%,“王益区推行‘无纸化审批’机制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案例入选《陕西省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四、做优环境靓底色,人居品质持续跃升

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一是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桃园路道路提升改造等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完工,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等19个项目全力推进,改造“四类管网”20.4公里、支巷道路1.3公里,新建、改建垃圾分类收集屋(亭)156处。二是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孟姜塬村入选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单。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强化农田抗旱技术服务,完成改种复种粮食作物面积1万亩,有力有序推进“三夏”生产,全力保障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产量1万吨以上。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以来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五降一持平”,在关中63个区县中空气质量排名第12位。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夯实“人防+技防”河湖管护机制,新村出区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Ш类标准。

五、倾情倾力惠民生,群众福祉增进加码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今年以来发放就业补助资金88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98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06人,稳定运营社区工厂21家,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3:1,同比缩小0.04。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扣“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首创首成全市唯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七一路小学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王益中学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孵化案例。三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连续8年实施惠民实事214项,办成了一批又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实事好事。持续完善婴幼儿及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完成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云动能”医保服务新模式。四是守紧守牢安全底线,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细致做好防汛应急预案,时刻保持叫应机制畅通,加强日常演练和设备维护,确保防汛到位、万无一失。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抓好非煤矿山、农机安全、道路交通、燃气消防、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和“九小场所”安全,我区获评全省“平安区”称号、获授“平安铜鼎”。

当前的王益,抓项目劲头足,抓服务标准高,抓作风能力硬,处处呈现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加速投产达效的生动场景,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持“一直在路上、到基层、奔现场”的工作状态,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好,把创造财富的经济主体服务好,把王益城乡建设好,把高质量发展推进好,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开局夯实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王益新篇章!

各位媒体朋友们,王益是义王的故乡,讲诚信、重信义、尚和合,讲求奉献包容、以义制利。我们倾力打造“投资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孟姜女故里·耀州瓷家乡”文化品牌,“印象老铜川·情怀新王益”地域品牌,“走进王益·人人受益”价值品牌,“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品牌。诚挚欢迎各界朋友走进王益、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姜盼:感谢郝俊吉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王益区在“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开展以来采取了哪些新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郝俊吉:自2023年1月28日全省“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召开以来,王益区唱响做实“投资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探索建立营商环境“6+7”创新改革框架体系,推出了一批自主创新的好做法、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4月我区被评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一是沉下身子,一线解难更“贴心”。我们坚持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常态化举办政企恳谈“早餐会”、政银企座谈会,这2项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典型案例汇编》。坚持遍访“五上”企业,在王益经开区设立“惠企e站”一站式服务平台,进驻事项和编制办事指南24项,实施企业“宁静生产日”和企业监管“白名单”,探索建立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向经开区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机制,“零距离”服务企业,“面对面”解决难题,致力为企业提供“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式服务保障。

二是服务升级,群众办事更“暖心”。我们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品牌,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证照联办”集成事项达50项,与全国62家县级行政审批局签订《跨区域通办框架协议》,93%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与133家企业实施“税企直连”服务模式,办理时间缩短87%。依托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与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0475次,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各类事项5442件。“四个三模式 助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2024年)》典型案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最佳实践案例,“推行‘无纸化审批’机制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案例入选《陕西省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三是深化改革,高效服务更“省心”。以全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金融资源精准直达经济主体,2024年全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7.8%,今年1—5月增长46.4%。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改革,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实施城市道路环境保洁和市政绿化管护政府购买服务,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长效机制,加强政银企信息互推提升企业融资质效等2项改革事项纳入2024年省级“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清单。

下一步,我区将纵深推进省、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各项安排,推动办事更便利、服务更高效、措施再创新。一是强化组织实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协调推进措施和项目化管理机制,形成多措并举、一体推进的工作合力,牵引营商环境整体再优化提升。二是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实施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进一步压时间、减环节、降成本,打造一批自主创新、益企便民的改革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的典型做法和改革成果在省、市推广应用。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企业鲜明导向,持续健全政企恳谈、政银企对接等既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以实际行动推动形成政企双向奔赴、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网:王益经开区在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张江峰:‌一是产业链精准赋能。我们聚焦建设渭北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聚集地,依托建成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创标准化厂房、中小企业孵化园,与正在建设的渭北地区唯一一家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开启“四园联动”模式,集中精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已落户辽峰精密模具、赛骏专用车、朝日精密弹簧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装备制造企业13家,形成了汽车零配件企业“设计开模-生产加工-表面处理-产品交付”一站式产业加工链。今年落地经开区的山东正阳清洁能源专用车及配件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与陕西赛骏专用车产业链互补,形成产业“双龙头”。

二是服务链机制创新。建立专员包抓制度,选派业务骨干担任“项目管家”,与要素保障部门强化联动配合,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全程帮办、代办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三是创新链生态构建。聚焦创新要素整合与技术引领,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依托“秦创原·铜川王益创新驱动平台”,推动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促成高校合作成果转化2项,培育高新企业、科小企业、瞪羚企业26家,夯实区域创新链生态基础。

铜川日报:2025年,王益区采取了哪些举措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飞:项目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硬抓手。今年以来,王益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深化“高质量项目暨招商引资年活动、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要求,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用足用好重点项目“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机制,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谋深谋实谋准抓项目储备。抢抓“两重”“两新”、一揽子增量政策等重大机遇,立足构建“1+3”现代工业、“3+2”现代服务业、“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实际,实行专班推进,分领域、分行业谋划储备重大项目,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上半年围绕“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动态管理储备项目174个,累计争取到位各类资金2.6亿元。

二是动态服务管理抓项目推进。健全完善专班负责、驻项目专员、“三张清单”等机制10余项,颗粒化管理、清单式服务,“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价”,倒逼项目快落、快建、快达效。今年实施的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73个、开复工率73%,完成投资44.56亿元。其中,2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3个、开复工率65%,完成投资10.04亿元;3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52亿元。

三是要素精准保障抓效能提升。瞄准项目全周期全链条要素保障,持续放大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金字招牌”,健全完善区级重点项目包抓包联、“绿色通道”审批和帮办代办、政银企常态化对接等机制,精准对接、一线解难,不断提升环评、土地、能评等手续办结效率。今年以来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办结项目手续347项,办理环评手续81项,线上线下推荐企业融资需求378家,获贷3.34亿元,上半年区级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85%以上,切实保障重点项目早开工、快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一线工作法,着力解难纾困、提高投资效益,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王益区是如何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郭备战:2024年,陕西省汽车产量突破175.3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同比增长13.8%。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抢抓全省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全省汽车重点产业链,以汽车零部件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基、招商为先”的发展理念,聚力推动我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我们先后抢抓建设投资4.1亿元的产业基础项目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与投资2.4亿元的产业母机项目辽峰精密科技模具产业园,目前,均将建成投产,同时,辖区陕西赛骏已与陕汽达成“大微改”合作,朝日精密弹簧已成为华为问界、特斯拉供应商;我区以表面处理与模具开发为产业发展“磁吸石”,强力吸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来区投资兴业,今年以来,已与陕西凯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安徽一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市通达生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零部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随着这些高质量项目的开工建设与现有企业扩大生产,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思路,适时启动拟投资3.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绿色铸锻造产业园项目,届时将成为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又一“强引擎”,同时,以省级王益经开区为产业承载体,以汽车内外饰件、底盘零部件、电子器件等为招引重点,以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需求项目为目标,按照缺啥招啥的原则,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力争再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补链效应好的项目落户我区,不断以项目高质量建设全力推动构建我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姜盼: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实地采访,随后及时与王益区联系。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