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8-04 16:21:17 来源:陕新发布

7月31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马骏,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涛,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李敏: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全面展示我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系列举措和实践,我们策划组织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很高兴邀请到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先生,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马骏先生,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涛先生,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先生参加,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王凯副主任介绍西安市对外开放工作总体情况。

王凯: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西安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近年来,西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抢抓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峰会重大机遇,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8.16亿元,同比增长5.5%,进出口总值实现2300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市开放型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注入了强劲动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市委十四届历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始终将扩大高水平开放作为重要议题和内容。今年1月,市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化经济内外循环良性互动机制改革,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聚集和高效配置提升城市开放层次能级,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今年3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拓展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综合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运营能力、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等6项具体任务。我们坚持将对外开放指标列入每一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指标体系,其中,“十三五”45项指标中对外开放指标6项,“十四五”31项指标中对外开放指标4项。同时,建立目标导向与过程管控相统一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度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成立专项推进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进指标任务落实。今年,全市“深化六个改革”开放领域确定重点任务452项,上半年已按时序节点完成203项,全国首列低碳绿色班列首发开行、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新址开诊等成果成为西安开放新亮点。

二是夯实产业基础。近年来,我们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光伏、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外向型产业加快发展,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今年上半年,全市3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43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50.6%。三星、采埃孚、美光科技投资加码,中粮可口可乐、依必安派特、百事新项目开工建设,全市15个1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8.05亿美元。上半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6.1%,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38.9%,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1倍,成为“外贸新三样”核心增长极。我们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丝路科学城科创要素加速聚集。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2.6%。我们持续打造西安历史文化名片。上半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人次,增长6.02%,其中,入境游客34.14万人次,增长55.45%。举办世界男排联赛、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等多场重大国际赛事。

三是完善平台功能。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服务能级,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完善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服务功能,为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力赋能。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运,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顺利首发,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列,增长25.1%,运送货物总重562.8万吨,增长21.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作为全国7个“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城市之一,西安正在加快推进 “空中丝绸之路”建设。2024年,西安咸阳机场运送旅客4703万人次,增长13.7%,其中,国际旅客132.2万人次;实现货邮吞吐量29.05万吨,增长9.3%,其中,国际货邮3.58万吨。

四是强化交通支撑。近年来,围绕巩固西安枢纽地位、提升交通效能,我市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工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着力打造航空、铁路、轨道、公路等多网融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民航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支持建设的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建成投运,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铁路方面,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和西安东站加快推进,西延高铁将于今年12月底建成投运、西十高铁将于明年7月建成投运。草堂工业区铁路货运专用线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城市轨道方面,轨道交通四期目前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争尽快报批。地铁15号线上半年已完成全年投资计划82.73%。公路方面,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城市环线临潼经高陵至机场段、绕城高速扩能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上半年,西安市客运量达到8898.13万人次,货运量达到1.44亿吨。

五是推进全域开放。加快推动城市七大功能区布局传导和详细规划全覆盖,明确各区县、开发区功能定位,划定44个产业片区和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区县、开发区协调发展、开放发展,西安科技馆、雁塔宜家荟聚、周至水街都已成为我市开放发展的新名片。同时,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排头兵”作用,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厘清开发区和行政区权责关系,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管理体制,推动阎良区(航空基地)、长安区(航天基地)实现“区政合一”改革,深化高新区与周至县合作共建集贤产业园,将区县级管理的21个开发区优化整合为13个,全面激发开发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2024年,西安市1个国家级新区和6个主要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7060亿元,占全市比重53%。西安高新区位列全国178家高新区第5位;西安经开区在全国229家经开区中排名第28位,位列西部地区第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开发区GDP合计增速6.4%,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六是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持续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生态。建立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实落细,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深入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2024年以来对15项新出台政策开展评估,先后出台大飞机、半导体及光子、乘用车与智能网联等7条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和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构建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推动“数字+招投标”改革,全国首创智慧移动交易、全面推行合同网签、电子营业执照扫码认证,常态化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暗标盲评”、探索席位分散制评标,累计减少投标企业往返约20万人次,节约交易成本约2亿元。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电力”便利度,开展电话预约、上门办理等“个性化”服务,低压接电时长由平均7.4天压降至4.7天。推出关中平原城市群第三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80项,累计达到119项,关中平原城市群成员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省内城市实现了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2024年,我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6家,实际使用外资53.52亿元,西安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敏:谢谢王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新华社:中欧班列(西安)作为推动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开行了12周年。请问,下一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如何通过班列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西安作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重要对外开放通道的枢纽作用?

马骏: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铁路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5年是西安中欧班列开行12周年,上半年,班列往返开行3055列,同比增长28.8%,运送货物总重345万吨,同比增长34.8%,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班列优势持续稳固、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助力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优化通道布局。新增每日1列跨里海南通道班列线路,国内往返运行线达到23条,境外实现了欧亚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加密西安-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班列,每周4去3回实现双向“天天班”开行。铺化内贸分拨班列线路10条,集结班列线路3条,向东联通主要沿海港口,向南辐射国内主要物流枢纽,向西南衔接中越、中老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西安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

二是建设高标准场站。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再提升工程,推动西安国际港站前置安检区扩建,发挥集装箱三线束和“关铁提升项目”建成后的效能,西安国际港已成为全国场站规模最大的铁路物流基地和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540万标箱。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实施“关铁验检合一”“关铁安全互认”等铁路创新举措,扩大“铁路快速通关”业务,客户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创新开行全国首趟中欧班列铁路物流金融服务专列,联合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3.3亿元“运费贷+信用证”物流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试点开行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为中欧班列返程分拨货物提供“一次委托、一张单据、一次结算、一次保险”新的物流服务模式。

下半年,我们即将迎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量30000列的历史节点,我们将持续推进建设高效便捷、安全韧性、自主可控、创新融合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班列运输格局,更好助力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李敏: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汤经理您好,请问西部机场集团在推动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果,以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

汤涛:近年来,西部机场集团聚焦地方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今年截至7月25日,集团共保障旅客4004.5万人次、货邮2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和13.7%。其中,西安机场保障旅客2727.1万人次、货邮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和16.1%。

客运方面,西安机场立足“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围绕国内外商务、旅游、务工、求学等多元出行需求,按照“洲际大线、枢纽强线、向西战略线+市场航线”的“3+1”国际航网布局战略深入推进。今年以来,西安机场新开至伊斯坦布尔、奇姆肯特、墨尔本等5条国际客运航线,加密塔什干、撒马尔罕、阿什哈巴德、悉尼、吉隆坡、大阪、香港等9条航线,累计新开及恢复国际客运航线达58条,通达25个国家的52个主要城市,联通“一带一路”19个国家的34个航点。特别是在中亚方向上,实现了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航班周频达21班,通道优势明显。截至7月25日,西安机场保障国际(地区)旅客10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0%。其中,中亚方向旅客8.2万人次,较去年增长46%。同时,我们联动海关、边防等单位,全面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航站楼“入境旅客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旅客提供“一站式”机场服务,入境旅客同比增长66%。预计全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

货运方面,截至目前在营全货运航线15条,今年新开加密西安至米兰、马德里、德布勒森等6条全货运航线。目前,在营国际全货航线达12条,向西开放航线占比80%,周均运营30架次。截至7月25日,西安机场保障国际货邮3.6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全货机货邮2.5万吨,同比增长115%。预计全年实现国际货邮吞吐量6.6万吨。

下一步,西部机场集团将加快推动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优化客货运航网布局,重点开通面向欧美区域国际通程航班,做优伦敦、巴黎、米兰等“洲际大线”,做厚迪拜、伊斯坦布尔等“枢纽强线”,加密杜尚别等中亚方向“向西战略线”,全力布局东亚、东南亚“市场航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引客入陕,促进民航与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助力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李敏: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刚才介绍情况时提到,要加快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服务能级,为西安开放型经济加力赋能,能否请王主任具体阐述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深化举措,进一步强化内外开放联动,更好地服务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

王运动:首先,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浐灞国际港立足陕西西安实际,突出区域协同、资源整合,持续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级,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畅通道、提功能、优服务、拓贸易、聚产业、促交流”六个方面,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强化内外开放联动,实现物畅其流、企强其链、产聚其群,助力陕西西安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畅通道。加大与哈铁、阿铁、德铁、俄铁合作,做好欧洲方向时刻表班列和俄罗斯快线运营,加密开行中亚班列,打造中亚和跨里海线路全国集结中心。加快推进俄罗斯谢利亚季诺等海外场站建设,实现多点“枢纽对枢纽”升级,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力。

二是提功能。加快实施集结中心18.6公里“环港专线”,建设汉唐大道、汉唐三路等主干道路,实施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推动与航空、空港、渭北等物理联通;推进国际港站口岸关铁提升项目,加快查验场地扩建,构建“通道畅、效率高、承载强”的集疏运体系。

三是优服务。完善长安号云舱系统功能,推进与国际铁路公司、国内港口数据联通,提升场站智慧化水平;扩充数字金融平台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便利融资服务;强化与海运联动互补发展,为企业精准提供物流解决方案。

四是拓贸易。发挥斯克赛德、易点天下、与辉同行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加强与哈铜、哈锌、俄罗斯铝业等企业合作,做大大宗贸易规模;用好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华代表处,加快俄罗斯西布尔能源等项目落地,助力打造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

五是聚产业。聚焦上列企业、上列产品,以“订单”招大引强,吸引企业就近生产,壮大产业集群。高标准打造临港产业园、医工科技等特色产业园,引入更多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撬动作用强的企业,做大临港产业规模。

六是促交流。放大中欧班列经贸联通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中央法务区作用,提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实现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良性互动,提升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法律综合服务功能。谢谢!

李敏: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央广网:刚才,介绍情况时王主任通报了上半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实现2300亿元,同比增长了12.6%,取得了亮眼的成效,请问下半年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持续助力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凯:感谢您的提问!我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下一步工作。

一是统筹抓好“深化六个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我们将紧扣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进一步优化 “深化六个改革”(打好“八场硬仗”)工作推进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各项任务进展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年底前顺利完成。同时,紧抓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机遇,继续深挖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美地区的合作潜力,主动融入峰会成果落实的各项重点任务,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汇聚资源、开展合作,为西安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二是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我们将联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浐灞国际港,研究出台新一轮中欧班列支持政策,编制《西安市“十五五”中欧班列经济圈发展规划》,加快完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一核两轴多节点”发展规划,优化拓展集结中心空间发展布局,打造“国内班列+国际班列”新模式,推动“物流+贸易+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中欧班列经济圈。进一步健全集疏运网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快巴库、谢利亚季诺等海外枢纽建设,统筹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资源,拓展跨区域综合运营,努力把西安打造成为中亚和跨里海线路的全国集结中心。高标准办好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市文旅局,持续创新“班列+人文”发展模式,推动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市场化常态化开行。

三是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我们将会同西部机场集团、西咸新区,研究出台新一轮航空客货运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提升“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质效。加快推进以布达佩斯为主,阿拉木图为辅的枢纽对枢纽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加密和拓展面向西亚、南亚和欧美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大力培育超级承运人,打造我国东南地区经西安前往中亚、东欧等国家的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招引培育以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临空产业,持续壮大临空经济规模。高水平办好2026年第22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

四是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聚焦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领域,在现阶段储备的40个仓储物流领域建设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力度,加快提升项目成熟度,推动各项目尽快建成投运。深化政府、铁路、民航、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引导各方形成合力,助推“公转铁”等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发展。围绕运输结构优化、物流创新发展等核心内容,研究出台我市物流降成本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以空港陆港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持续提质增效,建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载体。谢谢。

李敏: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请大家持续关注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积极做好相关报道工作。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