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时间:2025-08-25 15:42:33 来源:陕新发布

8月19日上午9时30分,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到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军先生,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鹏先生,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强先生,围绕“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内容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铜川市政府新闻中心姜盼主持。

姜盼: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我们邀请到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军先生,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鹏先生,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强先生,请他们围绕“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为大家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杨军先生作介绍。

杨军: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新材料产业园区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园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新材料产业园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坚持科技创新驱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围绕光电子、新材料、现代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绿色化、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已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承载区、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示范区、未来产业聚集区。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达到106户,规上企业达到33户,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0户,1-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工业产值29.05亿元,同比增长17%。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链主企业和招商大使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1-7月共签约项目9个,涉及资金13.1亿元,其中光电子项目5个、新材料项目2个,市域外项目实际使用资金8.14亿元,实际使用内资4.95亿元。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今年共实施项目43个,其中产业类项目32个,基础设施项目1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已开工14个,开工率93.3%。硅光电子、捷勇迅光电、迈塔兰斯红外玻璃、青泽生物质纳米碳材料等项目进入生产调试阶段,盛力建材、中辉电力装备、百川植物提取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建成产线八条、投运七条,最新一代HPBC2.0高效电池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电池技术,为引领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配套的废水站、110KV变电站、电力管廊、净水厂建成投运。新材二路、新材四路、华原六路地下管网全线贯通,实现了北部片区雨污水管网全覆盖。华原停车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月底将投入使用,有效破解园区“停车难”问题。华能铁路专用线轨道铺设完成,预计年内实现通车,将填补园区铁路物流运输的空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南部片区总排水、隆基排水正在加快建设,年内可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的困扰,极大地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抢抓秦创原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三项改革”政策,不断巩固扩大作为全省光电子产业“一核两翼”和“追光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创建了国家瞬态光学重点实验室特种激光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等7个创新研发平台,成立了侯洵院士工作站、高正明专家工作站、白宇专家工作站等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园区被确定为陕西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现有授权专利185件、有效发明专利39件、高价值专利30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8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专精特新企业7户、省级上市后备企业3户。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20余家院所高校,在人才招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了50余人的博士服务团,引进高层次人才60余名,为企业发展招引专业技术人才700余名,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个,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力提升了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园区先后获批光电子特色产业园区、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光电子网信军民融合聚集区,今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三是以营商环境为保障,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采取县级领导包抓、科级领导包联、工作专班推进机制,紧盯企业所需所盼所急,优化提升“同心办”一站式服务平台,点对点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高效便捷办理各类业务手续40余项,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为企业”的转变。落实政企恳谈机制,组织召开光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政企恳谈会、政银企对接会3次,全面梳理企业诉求,清单化跟进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针对服务企业短板弱项,实施了光电子产业园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改造项目,新建了追光咖啡屋、24小时无人智能便利店、芯光驿站,新增了充电桩、ATM机等服务设施,增强了配套服务功能。同时,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外贸企业培育,助力企业“走出去”,累计发展外贸企业16户、外资企业8户,产品出口东南亚、日韩地区及欧美市场,1-7月外贸进出口完成1640余万元。

初心如磐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以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点,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成势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园区力量。

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始终秉承开放包容、服务至上理念,竭诚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诚挚邀请各界朋友莅临园区考察指导、投资兴业,共同见证园区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姜盼:感谢杨军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刘鹏先生作介绍。

刘鹏: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与各位相聚于此。首先,我代表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对各位媒体朋友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基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基地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要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打好“八场硬仗”为主攻方向,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紧扣“工业强基、新质添力、文旅提升”主线,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园区能级,培育创新动能,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工业增加值增长16%,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

一、加速产业集聚,激活发展引擎

坚持龙头引领、链群互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做强电子陶瓷产业链。成功引进陕西澳华瓷业熔断器陶瓷管壳项目、陕西华星电子高性能电子功能陶瓷材料项目,提升电子陶瓷从基础原料到核心部件的垂直整合能力;引进陕西国胜鑫隆电子科技压敏陶瓷电阻器项目,完成电子陶瓷在电路保护领域的系列化产品布局,企业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引进陕西青云智通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项目,推动电子陶瓷向生物医疗、环保等领域拓展。

二是放大特色品牌效应。发挥“铜川电瓷”区域品牌优势,引进铜川铜瓷95瓷、华海启晨50瓷等项目,推动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静电除尘器高压陶瓷绝缘子生产基地。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成功引进陕西科谷新材料无压烧结碳化硅项目,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电子等领域,有效弥补了产业链在高性能陶瓷材料领域的短板。目前,基地已构建从基础材料研发到关键部件制造的产业体系,产业链配套能力持续提升,先进陶瓷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

二、扩展校企合作,激发创新动能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工程。

一是实施智能化升级。耀州窑陶瓷发展公司引进智能控制系统,生产成本降低45%、能耗降低52%,成为西北地区青瓷单体产能最大的企业。

二是构建产学研体系。积极融入秦创原平台,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转化成果4项。其中,铜川铜瓷与西安交大联合研发的增韧氧化铝陶瓷实现量产;与西安航空学院预研的兆赫级飞轮储能电机支撑绝缘子应用于北京地铁轨道交通;与西安科技大学研发的低温防结露增韧氧化铝绝缘子完成小试,性能提升45%。

三是拓展协同创新。与西安交大微电子学院共建科研成果转移中心,引导澳华瓷业、国胜鑫隆等骨干企业与陕西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围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目前,基地已培育陶瓷领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

三、深化多元供给,激活“文旅+”消费动能

深入推进“产业升级、文化赋能”互融共进,加快推动耀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文旅服务提质升级。全面推进耀瓷文创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陶瓷学院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二是打造研学王牌产品。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共建美育实践基地,推出非遗传承游、研学体验游等文旅精品路线,开设20项沉浸式互动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实操体验+成果展示”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累计接待研学团队40余批次,景区综合收益实现400%的跨越式增长。

三是瓷茶赛道融合拓展。与省茶叶流通协会、泾阳新城管委会达成战略合作,推出陕茶陕器首款联名“茯耀典藏”文创产品,开创“陕茶配陕器”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提升耀瓷品牌影响力。

四是“耀州瓷+直播+文创”模式初显成效。引导园内企业、门店拓展线上电商业务,现入驻企业在抖音、小红书平台开通直播店铺9家,近一年线上销售实现1700万元。

五是消费场景创新焕新。细分消费群体,精准匹配不同消费层级需求,以仓储式自选模式,划分出10元以内“便捷选购区”、千元以内“优选精品区”,万元以内“典藏臻品区”的“三域一购”陶瓷消费新场景。

四、优化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健全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推行“企业点单、政府代办”服务模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企业包联机制,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累计入企走访36次,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各类问题25个,实现服务方式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转变。

二是建立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通过“首问负责”和“全流程代办”,为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立项审批到投产运营的“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落地“零障碍”、建设“零延误”、投产“零阻力”。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实现常态化政策“双百”高效兑现,100%及时、100%足额落实近一年各类奖补资金200余万元,确保资金直达快享;深化“政银企”对接服务,帮助国胜鑫隆等9家企业协调融资6000余万元;扎实推进“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培育认定C类以上人才4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下一步,基地管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领,以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重点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电子功能陶瓷材料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无压烧结碳化硅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二是实施精准招商提质行动。按照全市“十五五”规划要求,紧盯国家战略及政策导向,高标准谋划示范项目。聚焦陶瓷电容器、电阻器、熔断器等重点产业靶向招商。对已梳理的目标企业进行分析研判,就成熟度高的项目和企业及时联系对接,实施一对一招商。

三是实施创新生态培育行动。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引擎,支持澳华瓷业、国胜鑫隆、铜川铜瓷等代表企业技术攻关,力争研发投入强度提至6%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

四是实施文旅融合升级行动。持续优化“基础认知—技艺体验—文化升华”三级课程体系,不断满足短期体验、中期研学和长期培训的多元需求。积极与西安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合作,培养复合型非遗技艺传承队伍。深化陕茶陕器品牌共建,走实“陶瓷+”协同发展新路径。

五是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谋划实施地下管网改造、黄环中路二期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强化项目落地全要素保障,协助争取各项促投资、稳增长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基地先进陶瓷产业发展的持续关注与大力支持!我们诚挚期待与大家继续保持良好互动,共同记录产业创新发展的精彩篇章,传播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故事。基地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先进陶瓷产业提质升级,不断增强创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谢谢大家!

姜盼:感谢刘鹏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张强先生作介绍。

张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作为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中“铝镁钼深加工”产业链承载地、全市产业转型主战场。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标省委、省政府打好“八场硬仗”总体安排,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壮大“三大产业集群”工作要求,锚定铝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和汽车装备配套产业,以招商引资为牵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营商环境为保障,推动产业链群建设实现新突破。2025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4亿元,同比增长31.82%;新增入库项目9个,培育入规企业2户,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抓招商,积蓄产业发展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以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为牵引,紧紧围绕铝基新材料、汽车装备配套两条重点产业链,坚定不移开展靶向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半年,按照产业园招商图谱,累计“走出去”12次、“请进来”16次,参加丝博会等招商推介活动5场次,重点洽谈推进锦棉智创年产3万吨车用保温材料、华润电力系统智能升压装备制造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共计签约产业项目7个,涉及金额13.68亿元。引进省际项目到位资金2.8亿元、市域外项目到位资金4.74亿元、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二是提速增效建项目,筑牢产业发展基石。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定期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实施项目包抓包联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一方面,加速产业项目建设。建立“五个一批”项目库,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51.9亿元。上半年,新开工年产5万吨铝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22.6亿元;建成投产东易特嘉年产10万吨铝板带箔等产业项目4个,全面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19亿元;持续推进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等在建产业项目8个,全面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84.3亿元。下半年,计划建成投产年产12万立方米铝复合板生产线等项目5个,全面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13亿元。另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谋划实施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涉及投资金额11.86亿元。在耀州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实施锦园三路雨污排水项目、锦绣一路西段道路项目。锦业二路雨水管道项目按时竣工,锦泰路项目如期通车,双创基地主体建成,产业园承载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底盘更加坚实。

三是持之以恒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构建全维度、精准化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入园就是回家”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第一,招商引资环节“提效率”。推行招商引资项目联席协商机制,主动邀请环保、工信、金融机构参与产业园招商工作,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汇编“入园办事流程”,提供透明指引,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和时间成本;印制“惠企政策服务指南”,提高优惠政策知晓度,增强企业在产业园投资信心。

第二,项目建设环节“解难题”。“一对一”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第一时间协助业主办理土地规划、立项备案等手续,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跟踪服务项目建设进展,积极协调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等要素保障部门提供服务保障,确保德沃智达等企业用电、用气等需求。

第三,企业发展环节“强赋能”。及时掌握并落实好中、省、市最新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设备更新、新品开发。上半年,拨付政策性奖补资金1794万元;举办统计业务知识、环保安全政策、产业智能化发展等各类培训13次;组织达美轮毂成功申报先进级智能工厂、家乐机电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更有信心、有动力在产业园这片热土上继续深耕细作、延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充分发挥产业园主战场、主引擎作用,突出强龙头、育新质、优生态,打好产业链群建设硬仗,打造西部铝基新材料产业高地。

一是强龙头提升带动力。发挥陕西有色大企业和铭帝集团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持续引进布局高纯铝、氮化铝、稀土铝合金等超高纯度、高强度变形铝合金和改性材料产业项目,做强铝基础材料,推动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高端铝箔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铝基新材料产业高地和关中地区制造业配套基地。

二是育新质提升竞争力。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从产业基础研究、技术体系强化、科技成果孵化等方面,支持重点企业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承接“三项改革”成果转化、建设中试项目基地,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三是优生态提升支撑力。充分发挥省、市铝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配合做好铝产业项目招引;推动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行动步伐,在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用好《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铝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助力铝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建立环评前置、项目预审等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投资洼地铸就产业高地。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对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姜盼:感谢张强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近年来,园区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招引了隆基绿能这样的大项目落户园区,能详细介绍一下项目亮点和建设情况吗?谢谢

杨军: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光电转换技术领先。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HPBC2.0高效电池技术,光电转化率达到27.9%(单晶硅组件:量产效率24%-26%),是该技术工艺全国首个量产项目。

二是智能化程度高。项目搭建多类5G信息化平台,实现排产、配送、立库、分拣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控制,致力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三是坚持走绿色环保道路。项目作为全省电池行业首个废水“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年预计节约地表水超270万吨,为电池行业污水排放及中水回用提供最新的集成应用方案。

2025年4月首条产线建成,目前已完成8条产线建设。该项目坚持以更高的转化率,更强的可靠性,更低的发电成本,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环球网:近年来,铝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市第三大过百亿支柱产业,作为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园区今年实施的铝产业类项目建设情况如何?

张强: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将全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作为目标牵引和工作路径,深挖发展潜能,更大力度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筑牢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2025年上半年,产业园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已贡献产值94.22亿元,占产业园上半年工业产值的93%。今年产业园实施的14个产业类项目中,铝基新材料产业项目共11个,占比78.5%。

其中,东易特嘉年产10万吨铝板带箔(二期)、家乐机电年产2万套集成化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广成宏美年产10万吨航空高性能特种铝型材3个项目已建成;铝基新材料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5万吨铝粉(一期2万吨)、10万吨高端铝箔(一期5万吨)、陕西骏航年产2万件铝锻造件、河南正皓(合资)年产10万吨高精度冷轧铝板带、菲瑞克斯年产12万立方米铝复合板生产线等8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快就不要慢、干就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实施重大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坚持“驻企专员+包联部门+包抓领导”的三级堵点难点破解体系,推动产业园上下形成第一时间回应诉求、纾困解难的共识合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中国网:耀州瓷一直以来是铜川市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发布中提到,近年来基地管委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发展研学旅游、开辟数字化营销渠道等方式为耀瓷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请问,基地在推动耀瓷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

刘鹏:近年来,基地在推动耀瓷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开展了三方面有益实践:

一是夯实创新基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组织企业到景德镇、德化等陶瓷产区考察学习、参会参展20余次,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提升生产工艺。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和创新研发,近期,管委会与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陕西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30余名陶瓷技艺传承人和从业者参与,有效提升了耀州瓷在工艺创新、设计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新设计生产的龙鼎方圆杯、锦鲤泡泡盏、桃云沏等系列文创产品推入市场后反响热烈。

二是推动技术升级。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目前,耀州窑陶瓷发展公司通过引进自动辊压、智能窑炉等关键设备,产量提高45%,良品率达到90%,年产能提升至180万件,成为西北地区青瓷产能最大、品控最优的陶瓷生产企业。

三是发展直播经济。打造线上直播基地,充分发挥“与辉同行”等线上头部主播IP的示范效应,带动9家企业开通直播业务,并新建1300平方米陶瓷仓储物流中心,形成了“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新型营销体系,全面提高耀瓷产品推广和销售市场份额。

陕西广播电视台:去年,园区获批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后,围绕聚集区开展了哪些工作,能简单介绍一下吗?谢谢

杨军:2024年8月,园区被省科技厅认定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与院所高校开展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22家院所高校,在人才招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4个。

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依托秦创原铜川光电子创新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累计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近100名。2025年3月,园区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设立了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先后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政企恳谈会,为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服务。园区组织人社政策宣讲会和招聘会,聘请了律师顾问团队,全方位主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四是积极争取各项支持。成功推荐入选秦创原“四链”融合项目15个,申报202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6个,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壮大。

阳光报: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请问园区“十五五”期间在铝基新材料产业项目方面有什么新的谋划?

张强:产业园的“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正在精心编制中。近期,产业园依托陕西有色、铭帝集团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共谋划储备项目13个,产品将涵盖铝基原材料,超高纯度、高强度变形铝合金、改性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其中,年产10万吨再生铝、年产2万吨氮化铝、高纯氧化铝等5个项目已进入可研编制阶段;年产2万吨消失模铝合金铸件、年产5万吨高性能铝合金铸锭材料、年产5万吨汽车用铝合金铸轧板材、年产2万吨耐热铝合金等8个项目,正在积极协助业主开展市场调研。

重大项目建设是产业园“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强力支撑,“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铝产业的工作要求,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战略,从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持续发力,补齐原料短板、做强基础材料、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质量效益实现系统性重塑,助力产业链整体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力争打造西部铝基新材料产业高地。

铜川日报:近年来,耀州窑文化基地在加速先进陶瓷产业集聚方面,已成功引进实施了多个重点项目。请问,未来将如何完善产业链、吸引更多高质量先进陶瓷产业项目落地?

刘鹏:近年来,耀州窑文化基地坚持“工业强基、新质添力、文旅提升”的发展思路,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在今年第九届丝博会上,基地签约陶瓷项目13个,其中合同项目占85%,合同项目数及投资金额分别增长57%和52%。具体来讲,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了高性能电子陶瓷粉体材料项目,该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3个月,全面投产后每年可生产200吨钛酸锶粉体,填补上游产业链原材料生产空白,有效解决西北地区高端电子陶瓷基础材料供应问题。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引进了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制造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耗时2个月,目前项目已完成备案手续办理,预计9月开工。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基地先进陶瓷产品从氧化铝、氧化锌陶瓷向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升级。

三是优化服务保障。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服务机制,整合基地各部门资源,为项目提供从引进到投产的全流程保障,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稳、发展好。在此诚邀先进陶瓷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共谋发展。

姜盼: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实地采访,随后及时联系。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