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推动高水平保护 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9-30 17:32:18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30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蒲明辉,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闫芬,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梁书勋出席,以“推动高水平保护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pic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蒲明辉先生,请他以“推动高水平保护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闫芬女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梁书勋先生。

下面,首先请蒲明辉先生作介绍。

pic

蒲明辉: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很高兴参加这次发布会。首先,感谢媒体记者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与关注。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抓手,高效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陕西“守护者”,有效支撑了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耕地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出台《加强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发布“陕西总田长令”,逐级签订“军令状”,构建五级田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压实党政同责。连续4年拿出1亿元对耕地保护先进单位进行表彰激励,建立“四早”工作机制,联合省公安厅开展守护耕地安全“金风”行动,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正向牵引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推动保护成效。会同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了共建共用“一张图”“一套数据”。加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力度,开展新补充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试点,“十四五”以来,我省共计新增耕地208.6万亩,连续4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全省实有耕地面积4604.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378.98万亩,均超出国家考核任务。特别是在一德书记、赵刚省长推动下,陕西被自然资源部列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试点省份,目前,省上已制定试点方案,多措并举推动耕地应保尽保、布局优化、结构向好、质量提升、生态改善,进一步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集中连片、良田粮用、稳产高产、实至名归。

二是空间规划管控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 “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的“3+2”主体功能区分区传导落实到乡镇,“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加快构建。《西安-咸阳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陕西段)国土空间规划》和《汉丹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等区域(流域)性规划编制完成。乡镇规划完成1048个,“样板村”伴随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编制村庄规划6632个,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出台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施细则,构建了指标、控制线、用途、指引、名录等5类传导方式,确保规划逐级传导、落地实施。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规则,出台《国土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提高数据共享应用水平,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业务联通办理和规划备案在线审查。积极推进全省林草湿荒普查工作,自然资源、林业两部门共同确认地类标准唯一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优化调整城镇开发边界规模2247.71亩,完成21个省级重点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审查认定,严守各类空间管控底线边界的同时,有效支撑城镇集约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

三是资源要素保障实现新提升。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担当,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协调贯通机制,主动到电网、交通等用地大户上门问需。下功夫提升用地审批质效,开展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试点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完善压覆审批“白名单”机制,推动“三周清零”优化为“12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土地利用上做精做细做深,充分挖掘存量生产力,加大力度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处置闲置土地,促进“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充分挖掘时空生产力,支持土地用途在时间上昼夜混合、工休混合,在空间上垂直混合、水平混合。宝鸡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先行用地从受理到获批仅12个工作日,创我省最快速度。今年以来,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5.01万亩,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保障及部分保障575个,保障率95.83%;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供应。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强力攻坚11个“一矿一策”项目,“十四五”期间国家下达战略性找矿任务全面完成,省地勘基金项目累计形成大中型矿产地35处。优化矿业权登记流程,启用一网直报审批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同时受理、同步审查。今年以来共审批采矿权72宗、探矿权35个,新增煤炭优质产能945万吨/年。

四是生态保护修复达到新水平。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把牢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建设我国北方绿色长城、推动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促进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多样、更为稳定、更可持续,自然资源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编制完成10个市级、77个县级生态修复规划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省市县三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联合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每年谋划部署一批典型项目,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针对项目“撒胡椒面”问题,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工程/生态补偿一体化项目,12个项目共补助资金3.31亿元。扎实开展秦岭区域及汉丹江流域“小、散、乱、污、呆”矿山三年整治行动,共计压减矿山127个。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制度,补偿46个县(市、区)1.69亿元,覆盖秦岭、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加快推进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截至目前,秦岭山水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8.38万亩、河道岸堤修复长度709千米。省级山水项目治理75万亩,历史遗留矿山修复6.4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

五是为民便民服务取得新进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深抓细抓实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七大行动”,持续推进“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与“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两项工程,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今年以来,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灾情101起,成功避险33起,避免181人伤亡,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完善避险搬迁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搬迁补助提高至每户15万元,去年共实施增发国债避险搬迁项目24个4146户,项目和资金执行率排名全国第一,今年新启动避险搬迁1070户,截至目前,已交房955户、交房率89%。深入开展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累计化解“登记难”问题项目1120个,53.6万套房屋办理了不动产首次登记,45.8万套房屋转移登记问题得到化解,出台政策解读,制定《关于建立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防范长效机制的意见》。共完成“交房即交证”18.1万套,“交地即交证”2450宗13.8万亩。全力推进今年44个目标县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历史林权资料汇交工作,全面完成97个县430.6万宗林权数据汇交。不动产办理流程不断优化,办理时间进一步压缩,群众企业办理体验得到提升。

同志们,朋友们!干部作风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一年来,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常态化开展干部作风能力建设讲评和测评,大力开展“自然资源创新提升年”活动,奋力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着力促进思想提升、能力提升、质效提升,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人心思齐、凝心聚力、担当干事的精气神日益高涨。5月29日,省委一德书记来我厅调研,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然资源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真抓实干,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省“十四五”圆满收官。一是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试点为抓手,积极解决耕地保护方面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二是以“一张图”建设为支撑,落实好4个方面55项任务,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三是以“标准地”、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等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要素保障质效,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四是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中之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秦岭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管理的意见》,构建秦岭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全链条从严管理体系,带动全省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五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六是以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搬迁、不动产登记等为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提高为民便民服务水平。

周颖:谢谢蒲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各界导报: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江苏省、山东省临沂市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在全国层面统一部署用地用林用草等审批事项协同办理,我省具体是怎么落实的?

pic

闫芬: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是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今年安排部署的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年初,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广江苏省、山东省临沂市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后,我厅和省林业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安排部署,厅局多次对接沟通,共同推动工作。4月和5月,我厅和省林业局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赴山东、湖南、浙江省、江苏等省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6月16日,我厅和省林业局联合印发《陕西省实行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方案(试行)》,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并后融”的原则,以咸阳市彬州市、榆林市榆阳区、商洛市商州区为试点地区,开展联动审批试点,目前,我省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加强和省林业局的沟通协调,根据试点情况,适时在全省全面开展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切实提高重大项目用地用林用草要素保障效率。

陕西日报:请问,“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下达我省的地质找矿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十五五”期间,我省地质找矿工作有什么整体打算?

蒲明辉:“十四五”期间,国家下达陕西11个矿种找矿目标任务,省自然资源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凝聚地勘单位找矿合力,通过提早部署、倒排工期,督导“一矿一策”项目精准攻坚、抢抓进度,开展野外现场督导检查,解决项目技术难题,全力推进项目进度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初步估算潜在经济价值3000亿元,在服务国家资源安全、新区新类型勘查、深部找矿研究等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五五”期间,我省将立足“国家所需,陕西所能”,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的总体思路,根据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和《陕西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意见(2021-2035年)》,围绕国家战略性矿产及锌、高纯石英、氦气、地热等重要矿产,进一步优化“四区”调整,系统部署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加大战略性矿产勘查及深部找矿力度,继续发挥集团化“作战”优势,提交一批找矿靶区、勘查区块和大中型矿产地,力争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推动地质勘查工作更好地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我省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pic

梁书勋:我厅高度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去年8月自然资源部出台意见后,厅主要领导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作,亲力亲为,持续推进。一是出台实施意见,5月13日,经省政府同意,我厅联合省财政、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我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二是谋划全域项目,在新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基础上,将现有省级山水工程和生态补偿项目整合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工程/生态补偿一体化项目。今年,我们择优选取了12个全域一体化项目,涉及10个市12个县,补助资金3.3亿元。三是加大金融支持,6月5日,我厅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印发了《关于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通知》,探索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同时,召开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宣传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政策性金融资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推动各地不断实现耕地有增加、山水有景观、生态有改善、文化有传承的综合目标。

起点新闻·西部网:刚才主发布人提到了我省完善了避险搬迁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请问都出台了哪些政策?群众搬迁后可以得到哪些实惠?“十五五”时期,我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有何打算?

蒲明辉:我省地质环境复杂,防灾减灾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厅将地灾搬迁纳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统筹“全力防、有序搬、有效治”。着眼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提请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指导意见》,明确避险搬迁对象范围、安置方式、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政策基础。二是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省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资金管理细则》《省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奖补实施办法》,将搬迁补助标准由每户7万元提高至15万元,极大地减轻搬迁群众负担。三是省政府成立以分管省长为召集人的省地灾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搭建起了高效沟通协调平台。

实施避险搬迁,把群众彻底搬离危险源头区域,可以有效避免受地灾威胁群众反复陷入“受灾-重建-受灾”不良循环,从根本上消除或减轻地灾风险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基层政府统筹跟进后续扶持,让群众在迁入新社区后,还可以就近同等享受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保障、社区服务等保障政策,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十五五”避险搬迁。

一是最近正在组织各地扎实开展“十五五”搬迁对象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应搬”“愿搬”底数,纳入《陕西省“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项目实施和争取资金的依据。二是与省发改委积极沟通对接,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作为政策性资金项目,纳入陕西省“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三张清单”。三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机制,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组织市县做好项目实施和奖补申报工作。

周颖:谢谢蒲明辉副厅长和两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祝大家“双节”快乐,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