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时间:2025-10-11 16:21:1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1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体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鹏,陕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张一凡,陕西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方晓刚,陕西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张冰,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陈钊出席,以“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为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pic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体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鹏先生,请他以“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张一凡先生、竞技体育处处长方晓刚先生、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张冰先生、体育经济处处长陈钊先生。

下面,首先请徐鹏先生作介绍。

pic

徐鹏: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省体育局,对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陕西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全省体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为统揽,以“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努力争做西部示范”为目标,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和十五运会备战参赛两条主线,大力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大力推进健康福祉提升工程。全省体育系统牢记“体育为民”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群众体育贴近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健康群众。一是打造品牌赛事。积极完善群众赛事活动体系,“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主题系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群众体育五级联赛、三人篮球联赛、沿黄公路汽车拉力赛、武林功夫大会等省级品牌赛事为支撑,社区运动会、时尚项目运动会、智力运动会为基础的多层次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基本建立。今年已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大众冰雪季暨第十一届滑雪大会、第三届三人篮球联赛、第三届安康生态运动会等各类群众赛事活动千余场,近4万支队伍、90余万人参加,吸引近千万群众观赛。二是完善场地设施。联合省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短板项目17个,支持37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建设,推动158个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实施“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200个,“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任务完成153.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2平方米。三是优化指导服务。统筹推进陕西省全民健身状况调查和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开展“三秦科学健身大讲堂”10期、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12站,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全力推进竞技实力提升工程。牢记“为国争光、为陕添彩”神圣使命,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竞技体育体系,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一是全运备战高效有序。坚持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备战参赛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备战领导小组,建立周督导、月总结制度,召开备战训练工作推进会和陕西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目前,十五运会决赛已入围843名运动员,其中竞技体育项目374人,群众赛事活动469人,创造了省外全运会参赛人数历史新高。二是各类大赛屡创佳绩。通过省上整合资源、各市培养输送、各项目中心精心备战,共同助力我省健儿为国出征。今年以来,我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赛事共获117金93银89铜,先后有113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国青队集训,我省运动员组合居巴依·赛克依/侯硕为中国雪橇队夺得首个国际赛事冠军,王朝朝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20公里竞走冠军,陈佳俊两破链球亚洲少年纪录,刘晓桐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勇夺3金并打破一项赛会纪录,王钦、王朝朝、马丽等5人获得6项东京田径世锦赛参赛资格。三是承办大赛提升水平。先后举办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西安站)、中国女篮热身赛(西安站)、女子垒球亚洲杯等32项具有影响力、观赏性、高水平体育赛事,既锻炼了办赛队伍,又以赛代练提升了整体水平。

三、深入推进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着力构建更加坚实的青少年体育体系。一是体教融合持续深化。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校际联赛、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开展送教上门、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政策落实落地。制定《2025年体教融合重点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深化机制、赛事、载体、资源等融合,扎实推进体育支教,完成11所高校、80名队员赴8个区县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二是赛事体系不断丰富。举办8个冬季项目省青少年锦标赛,3.5万余名青少年踊跃参赛,带动14万余人参与冰雪运动。承办了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陕西赛区)U13、U15组别比赛,完成29个夏季项目锦标赛,组织11个项目俱乐部联赛总决赛、6个项目的校际联赛、3个项目的省级U系列比赛、20个项目的冠军赛以及2025年体育夏令营等151项暑期赛事的筹办工作,比赛近千场次,10万余名青少年参赛观赛。采用“省级主会场+市县分会场+校园送教活动”形式,与12个地市、37个县区、92所学校和100余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动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陕西省第五届少儿体育嘉年华,惠及青少年学生20余万人次。三是省运冬运筹备扎实有序。发挥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撬动作用,加速推进省十八运会和首届冬季运动会筹办工作,赛会组织体系、场馆建设、宣传推广、市场开发、综合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省青少年运动员新增注册人数1.06万人,注册总人数达4万人,创历史新高。

四、持续推进体育经济提升工程。主动将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部署、加强宏观指导、给予政策支持,引领各级体育部门和广大经济主体推动体育经济稳步发展、持续向好。一是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发布《2025年体育赛事活动名录》,精心筹办世界男排联赛、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女子垒球亚洲杯、中日女篮对抗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CBA俱乐部杯决赛阶段比赛、杨凌农科城马拉松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933项、7.5万余场次,吸引超90万人次参赛、880万人次观赛,上半年赛事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550亿元。二是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做好“体育+”文章,联合商务部门和有关市区策划推出“陕西省大众冰雪季”“篮球迎新春 体育过大年”等8场重点体育促消费活动,创新打造“西安昆明池景区”等3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持续提升“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规模质效,指导各地因赛制宜配套举办非遗展示、民俗互动、美食体验等活动,西安发放体育消费券400余万元,拉动经济5000余万元;宝鸡、咸阳、榆林等地探索发展“票根经济”,“持观赛门票、享打折优惠”覆盖景区、酒店、餐饮等领域;汉中、安康、商洛依托赛事流量,大力发展生态游、康养游,助力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三是着力培育经济主体。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指导支持陕体集团、中奥丝路2家链主企业发起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近150家,涵盖赛事组织、竞赛表演、体育传媒、装备制造、会展服务、场馆运营等上下游各类业态,促进优质资源统筹整合、共享共用,帮助体育企业不断成长、做大做强。

五、积极推进文化宣传提升工程。着眼构建更加丰富的体育文化体系,以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为内核,努力提升陕西体育文化质效。一是体育荣誉体系不断完善。陕西体育博物馆提升改造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省游泳中心荣誉室、省水上中心陈列室建成投入使用,西安十四运会展厅和榆林体育展览馆开放程度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赛事文化有效挖掘。在2025女子垒球亚洲杯、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三人篮球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中,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logo、吉祥物、主题曲,开发微信表情包和文创产品,丰富体育赛事文化内涵。三是文化品牌逐步形成。承办了“决胜巴黎 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陕西站活动,强化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中国红色体育思想史》完成初稿。最美陕西体育人评选、三秦科学健身大讲堂、冠军进校园、训练园区开放日四项体育文化活动形成品牌。

六、着力推进组织活力提升工程。以构建更加规范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为目标,着力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一是健全组织保基础。积极完善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目前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到2200家,71家全省性体育协会基本与全国性体育协会框架相一致,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大众性、普惠性项目协会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二是加强党建促提升。向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选派党建指导员,推动全省性体育协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组织开展了全省性体育社会组织“评星晋级 争创双强”“社会组织评估”“体育协会创先争优”等活动,省篮球协会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三是深化改革激活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支持体育协会举办体育俱乐部联赛、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项目校园行等活动,体育社会组织焕发新活力,初步形成了项目中心、协会、俱乐部、企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格局。

在推动实施以上六大提升工程的同时,体育系统还稳步推进人才队伍提升工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上是向大家介绍的总体情况。随后,我们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将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

周颖:谢谢徐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我省代表队将参加哪些项目,目前备战情况如何?

pic

方晓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这是衡量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检验体育综合实力、展示陕西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和机遇。今天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还有29天。我省共有374名竞技项目运动员在游泳(游泳、马拉松游泳、跳水)、射击、射箭、田径、武术(套路、散打)、举重、摔跤(自由式、国际式)、柔道、体操(体操、艺术体操)、足球、皮划艇(静水)、马术(三项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篮球、三人篮球)、排球(沙滩排球)、高尔夫球、击剑、拳击、跆拳道、垒球、攀岩、滑板等23个大项、29个分项、153个小项上获得决赛资格。

在十五运会竞技项目先期决赛中,陕西体育代表团竞技项目(体操青年组、足球女子18岁以下组、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足球男子16岁以下组、跆拳道)已获2银2铜和6个四至八名的奖牌,先期还有几个项目即将举行比赛。射击步手枪(10月12日至18日)、足球男子18岁以下组(10月14日至25日)、马拉松游泳(11月5日至6日)3个项目也将在开幕式前陆续开赛。开闭幕式期间,我省将有283名运动员分赴广东10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肇庆、东莞、清远、惠州、湛江)以及香港(高尔夫球、击剑、沙滩排球)、澳门(乒乓球、三人篮球),参加22个大项27个分项的角逐,力争创省外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西部领先。

当前,各备战单位主动对标相关项目决赛安排,牢牢抓住最后一切时间,进一步巩固提升训练水平和竞技实力,细化完善程序化参赛保障方案,激励广大教练员、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力争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同时,我们正在制定《十五运会陕西代表团团部工作方案》,健全赛时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即时运行调度,统筹做好联络报名、组团参赛、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

欢迎媒体朋友届时赴粤港澳大湾区采访记录陕西运动员的拼搏历程,展示陕西良好形象。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近两年来,我省策划开展了以“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为主题的系列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社会反响良好。请问,今年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做法?

pic

张一凡: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陕西群众体育的关心关注!策划开展“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主题赛事活动,是陕西省体育局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事业的创新实践。特别是通过举办群众体育五级联赛以及五个特色运动会(刚才您提到三个运动会,我们还举办了安康生态运动会和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真正把赛事办到了群众身边,办出了民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三秦百姓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今年的创新做法,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贯通联动”办赛,赛事体系更加完善。着眼推动赛事“在全省开展、向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首次将五级联赛和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贯通,五级联动,层层开展,五个特色运动会分布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以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群众体育五级联赛为骨干、特色运动会和品牌赛事活动为支撑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更加成熟,既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参赛”,又为群众提供了切磋展示的“大舞台”。

二是突出“扩容增项”办赛,项目覆盖更加广泛。深入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优化项目设置,增加项目数量。五级联赛项目从“10+x”扩展为“14+x”,首次按照比赛类、展演类、达标类设置项目,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社区运动会、智力运动会、时尚项目运动会共增设12个项目,魔方、七子棋、机器人运动竞技等项目让人眼前一亮,项目涉及类别更加丰富,覆盖人群更加广泛,群众参与热情明显增强。

三是突出“因地制宜”办赛,品牌赛事更加出彩。立足三秦大地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指导各地办好五级联赛自选特色项目比赛和五个特色运动会。西安阎良时尚项目运动会时尚感科技感十足,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传承红色体育文化,安康生态运动会展示青山绿水之美,石泉智力运动会释放智慧比拼魅力,铜川药王养生功十三法、榆林背婆姨等赛事品牌更亮,地域体育的独特符号更加清晰。

四是突出“跨界融合”办赛,综合效应更加凸显。始终把“办赛事”作为“兴城市、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促进体文旅商农跨界融合、联动发展,依托五级联赛和五个特色运动会,深入开展文旅线路推荐、非遗展示、农特产品销售、餐饮美食消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赛事热”带动“旅游潮”“消费旺”,不断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陕西日报:2026年,陕西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和首届冬季运动会将分别在渭南市、榆林市举办,全省人民都非常关注,请介绍一下两个运动会的有关情况。

pic

张冰:首先,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青少年体育的关心和关注。陕西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15日至20日在渭南市举行,共设有青少年、大学生、群众、行业四个组别。其中:青少年组设置田径、足球、摔跤等26个大项、853个小项,金牌总数1009枚,预计将吸引近万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大学生组、群众组设项充分体现“省运惠民,全域参与”理念,涵盖了游泳、篮球、乒乓球等普及性高、参与面广的项目。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省十八运会筹办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一是组织体系全面健全。组委会人员名单和内设机构及任务分工已获省政府批准,组委会成立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二是场馆建设提速提质。渭南市各区县23处涉赛场馆(其中新建5处、提升改造18处)建设整体符合时间进度,今年12月底全部竣工。三是宣传推广成效显著。已发布省十八运会相关宣传稿件4000余篇,浏览量超6000万人次;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征集活动收到3210余份投稿,评审结果将于近日公布。四是市场开发有序推进。印发了《赞助企业征集方案》《特许经营方案》等8个管理办法,向400家企业发送赞助邀请函,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办会。五是综合保障扎实有效。通过年度锦标赛和省运会测试赛全方位、全要素检验竞赛组织管理、安保和医疗卫生保障、后勤保障、志愿服务等工作能力水平,确保赛时万无一失。

经省政府批准,2026年将举办陕西省冬季运动会,今后每四年举行一届;主办单位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省体育局和具备办赛条件的城市。策划举办冬季运动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家“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成果,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不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冰雪运动效益,选拔培养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努力提升我省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将于2026年2月在榆林市举行,设青少年组和群众组。其中:青少年组设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滑冰(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冬季两项、滑雪登山、雪车、雪橇、冰球7个大项10个分项,以全省各市区组队参赛,参赛运动员年龄18周岁以下,竞赛成绩计入省十八运会总成绩;群众组设滑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滑冰(速度滑冰)、冰壶3个大项4个分项。竞赛场馆安排上,除雪车、雪橇项目在安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举办外,其余项目均在榆林市科创新城、神木市举行。首届冬季运动会,预计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总数将突破4000人。目前,各项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必将为全省人民呈现一场冰雪体育盛会。

各界导报:近年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请问,我省在推动体、旅、文、商、农深度融合、助力赛事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实践,成效如何。

pic

陈钊: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赛事经济的关心关注。近年来,省体育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赛事经济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无赛事、不体育,无宣传、不精彩,无数字、不彰显”工作思路,坚持系统观念和链式思维,以赛事活动为引领,以经济主体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健全制度为保障,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上下一体“大格局”。始终把办好体育赛事、发展赛事经济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使命任务,会同文旅、商务、农业农村、卫健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的工作思路;建立“一赛六案”审批制度,发布筹办赛事活动工作指引,从制度层面保证各项赛事活动精彩安全有序举办;组织召开全省赛事经济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导各市区出台扶持政策,积极跟进落实。2024年全省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5172项、12.6万余场,赛事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650亿元;今年以来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总规模已超过550亿元。

二是突出高点站位,挖掘体育赛事“大效益”。始终一手抓赛事规范安全,一手抓助力发展大局,注重挖掘赛事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入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和“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中亚五国摔跤精英赛、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大师巅峰赛,用体育拓展合作、增进友谊;沿黄公路汽车拉力赛“驶入”河南、山西等周边省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进办好重大赛事。奥运女篮资格赛、跳水世界杯、花样游泳世界杯、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等重大赛事落户陕西,掀起一阵阵“体育热”“文旅热”,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精心培育自主品牌。西马、宝马、杨马持续火爆,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跑友”用脚步感受“周秦汉唐”文化魅力。陕西三人篮球联赛覆盖省市县镇、三万选手参赛,进一步擦亮陕西篮球品牌。推动陕西赛事贴近群众。创新“10+N”办赛模式,全省联动举办群众体育五级联赛,赛事遍及所有县区,近两年来累计办赛近10万场,4.1万余支队伍、36万余名群众参赛,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双向奔赴”。

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大市场”。始终把提振消费作为发展赛事经济的关键一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的若干措施》,拓展延伸消费链条。深化“赛事+旅游”。西安、宝鸡、咸阳、榆林等地探索发展“票根经济”,“持观赛门票、享打折优惠”覆盖景区、酒店、餐饮等领域,让“跟着赛事游陕西”更加火热。深化“赛事+康养”。支持商洛承办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打造国际排球名城,叫响“22度康养之都”品牌;安康生态运动会横跨“春夏秋冬”四季,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助力绿色生态与运动健康深度融合。深化“赛事+商业”。指导推动超百场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精心举办体育促消费系列活动,培育打造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13个,指导西安、咸阳、渭南等地探索发放体育消费券,拉动消费超2亿元。

四是坚持互惠共赢,凝聚蓬勃发展“大合力”。始终秉持“敞开大门办赛事、合作共赢办赛事”的理念。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牵头建立12家省级部门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为赛事筹办提供“一站式服务”。激发经济主体活力。支持赛事经济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承办重大赛事活动的同时,发起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150余家,覆盖上中下游各类业态,共推赛事经济发展。强化赛事统计评估。实行省市县三级体育赛事活动数据月报制度,依托高校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赛事监测分析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下一步,省体育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贯通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上持续发力,推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体育力量。

周颖:谢谢徐鹏副局长和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