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六场):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时间:2025-10-27 14:33:47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27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杜金根,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吴建兵,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张欣,陕西省商务厅会展业发展处处长南阳,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晓岗,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陈钊出席,以“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为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杜金根先生,请他以“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吴建兵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张欣女士、省商务厅会展业发展处处长南阳女士、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晓岗先生、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陈钊先生。
下面,首先请杜金根先生作介绍。

杜金根: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按照省政府安排,今天我们举行《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新闻发布会。我代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重点领域八场攻坚硬仗的重点任务之一,对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为目标,深耕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文旅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盘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战略支柱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81%。
一是文旅产业基础更加稳固。坚持省市联动,部门协作,锚定“2025年度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9100亿元、增长6%,接待国内游客和总花费分别增长5%、7%”的发展目标,年初安排部署的5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超85%,举办了“创意陕西·链动未来”“乡聚力量·创新未来”等产业链群系列推进活动,前三季度,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预计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15.82%;省级11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6.62%,“四个一批”入库项目1713个,其中新开工244个、投产95个,项目平均转化率、新开工项目数量、计划完成投资额等指标值均超预期。
二是文旅产业动能愈发强劲。截至前三季度,旅游景区及线路集聚A级旅游景区598家,新增星级旅游饭店11家,旅行社380家;文娱演出产业链演出经纪机构153家,新增文艺表演团体202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8家。文化创意产业链蓬勃发展,规上玩具企业从45家增加到52家,安康“毛绒玩具产业新都”集聚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5亿元;348家非遗工坊中产值超3000万元有28家,累计带动14.5万余人就业;20条省级商旅名街入驻企业商户超3000家,会展经济产业链集聚企业1200余家;陕体集团、中奥丝路2家链主企业发起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达150家;出版发行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408家,新华出版、北人印刷、西安印包基地3家链主企业分别实现营收54.29亿元、5.5亿元、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7%、3.7%、4.6%;乡村旅游产业群集聚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名镇17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84个。
三是文旅产业活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以《长恨歌》《赳赳大秦》《无界·长安》《延安保育院》《驼铃传奇》《天汉传奇》《复活的军团》为代表的70余台旅游演艺项目持续释放文旅消费“乘数效应”,每天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观看;“绒馍馍”“秦憨憨”等“陕西好礼”闪亮香港国际授权展,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帝国密码—秦始皇陵》、中国西部AI创新港等数字融合产品,激活了传统文旅业态,“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累计服务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收入7.2亿元;交旅融合全面深入,“西安-延安-榆林”红色旅游列车专线开通,带动沿线重点景区基本实现“快进慢游”,3个项目入选全国示范案例;金融赋能渐成体系,15家合作银行今年向产业链群适用企业发放贷款11.93亿元;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乡发展,培育了一批商文旅、农文旅消费业态,有效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增收。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的规模质效齐增,看演出、品美食、鉴文物、赏景观、观赛事已然成为陕西旅游的新玩法、新潮流。
四是文旅综合效应日益凸显。实施入境旅游奖励,在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活动达50场次,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入境游客58.4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9.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61%、79.04%,西安位列入境游热度全国前十。第九届丝博会首次设立文旅消费展,2025丝路国际旅博会参展参会规模创历届新高。前三季度,53场大型营业性演出带动景区、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32亿元,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4个假日共计19天,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总花费分别占前三季度的19.01%和12.51%;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消费者1.02亿人次、营收12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20.65%。西安大唐不夜城“元宇宙灯会”、西安丝路欢乐世界的“音浪狂欢季”、咸阳秦文化城市夜游等2792场夜间活动、促使夏夜消费占比提升至42%。
五是文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从政策保障、平台搭建、惠企利民等多方面发力,营造安全、有序、诚信的营商环境。推出全景用心、全时贴心、全程舒心、全域放心4个方面16项举措,倡议文旅场所提供夏季喷雾、冬季热水、旅游厕所“飘香”等服务,满足游客游览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经营主体协同联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指导陕文投、西安交大共建“旅游服务质量智能辅助与质量评价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文旅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微观”。推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开放夜场、增加门票数量,为游客创造便利、舒适的旅游环境。持续强化质量监管,白鹿原影视城、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女士们,先生们!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标志性名片、关键性优势。今年8月,省委召开十四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部署了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6个方面具体工作。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不断推出更多游客满意、百姓喜爱、市场认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贡献文旅力量。
周颖:谢谢杜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今年9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成功举办文化创意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活动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请简要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情况以及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李晓岗: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为了加快我省优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9月底,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西安举办。活动邀请了国内外208家国际知名品牌、文旅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参加本次活动,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精准匹配,凝聚“链动未来”新合力。围绕促成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有效对接的核心目标,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制定能力/需求对接表,广泛征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创新“线上AI匹配+线下撮合洽谈”对接模式,高效促成了85个文创IP与产业链项目的集中签约金额超2亿元。陕历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一批“跨界CP”的诞生,催生“花呗首个联名文物皮肤”“非遗刺绣软装壁画走进丹麦”等成果,生动诠释了陕西文化创意产业从“博物馆”到“购物车”的产业联动。208家文创企业与宾利、华为、李宁等重点客商及金融机构的自由洽谈,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2项,凝聚了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发展的新合力,为产业未来注入了金融“活水”与市场机遇。
二是引智入陕,打造“创意陕西”新引擎。易点天下、优扬文化、中丝集团分别围绕数智赋能文化出海、IP全球商业化开发、时尚宣推文化IP进行主旨演讲,为陕西文创IP发展提供全球视野与实践参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小黄鸭、骏飞实业、杭州灵伴科技等30多个国内一流文化IP创意运营机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陕西文化创意企业,宾利、奔驰、莲花、华为鸿蒙智行、蔚来等10余家知名汽车生产商,万事利、得力文具等10余家重点客商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和“路演”推介,为陕西文创产业带来前沿的理念、成功的模式与宝贵的“金点子”。跨越地域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打破了固有的发展思路,将先进经验与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有效激发了本土文创产业的创新活力。
三是构筑生态,培植“陕西文创”新沃土。活动期间发布的《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链蓝皮书》和《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新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导航图”和“风向标”。非遗、文物、演艺、名山、影视等构成的“陕西特色IP矩阵”的集中发布,展示了全省文创生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推动了陕西文创产业从“资源展示”向“商业落地”的实质性突破。从顶层设计、市场引导到资源整合,一系列举措优化了陕西文创产业的发展环境,为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与企业厚植了沃土,为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营造了生态基础。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引导各市区和经营主体发挥好资源、政策、人才和场景四大优势,坚持链群发展思路,推动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可授权、可共享、可赋能的文化资产。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文创与文物、非遗、景区、街区、影视、游戏等诸多行业深度融合,开发兼具艺术性、实用性的产品。二是坚持规范可持续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按照市场化原则公平竞争方式,研发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创意产品。三是不断追踪科技前沿,运用新的技术培育打造“数字创作+沉浸体验+智能交互”的产业新业态。四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出台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不断延伸产业链、做优价值链,切实把三秦大地的文化软实力变成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国际在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赛事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将体育(赛事)经济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文旅产业链统筹推进建设。请问今年以来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陈钊:今年以来,省体育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培育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部署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聚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无赛事、不体育,无宣传、不精彩,无数字、不彰显”工作思路,突出办赛事、促融合、强主体,推动体育(赛事)经济产业链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狠抓赛事筹办,夯实增长基础。持续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发布《2025年体育赛事活动名录》,成功筹办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西安站)、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U23亚洲杯预选赛、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西安马拉松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和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近2500项、8.5万余场,吸引近100万人次参赛、800余万人次观赛,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大赛”,拉动经济近140亿元,前三季度体育(赛事)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规模预估达670亿元。
二是力促产业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积极发挥产业链资源集聚效应,创新做好“体育+”文章,策划推出“陕西省大众冰雪季”“篮球迎新春 体育过大年”等8场重点体育促消费活动,创新打造“西安昆明池景区”等3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持续提升“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规模质效,指导各地因赛制宜配套举办非遗展示、民俗互动、美食体验等活动,西安、榆林发放体育消费券近700万元,拉动消费超5000万元;西安、宝鸡、咸阳等地探索发展“票根经济”,覆盖景区、酒店、餐饮等领域;铜川、延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依托赛事流量,大力发展红色游、冰雪游、生态游、康养游,助力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
三是着力培育主体,凝聚发展合力。指导支持陕体集团、中奥丝路2家链主企业发起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近150家,涵盖赛事组织、竞赛表演、体育传媒、装备制造、会展服务、场馆运营等上下游各类业态,初步形成了赛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核心企业深度参与的互动格局,促进优质资源统筹整合、共享共用,帮助体育企业不断成长、做大做强,前三季度新增体育服务业规上企业5家,近10家企业营收超千万元,产业链发展显示出强劲活力动力。
陕西日报:当前,我省出版印刷发行产业取得哪些成绩?下一步有何打算?

吴建兵: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锚定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目标,出台《陕西省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2025年度建设方案》,进一步夯实“链主引领、上下协同、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精心策划推出主题图书43种。《中药文化传承系列》入选2025中国好书青少年专榜,《过秦岭》入选7月“中国好书”。数智化阅读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陕西数字出版基地项目已建成,入驻企业共32家,成功孵化项目11个,培育出20余种产业业态和业务板块。《兵马俑奇妙夜》VR体验剧、安康七仔毛绒玩具等优秀作品亮相日内瓦中国版权工作成果展;三秦出版社“5G丝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做强出版发行、壮大印刷包装、延伸数字出版”方向,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链主引领与要素统筹,发挥产业链领导小组和链主企业作用,聚焦医药、白酒等配套需求,筛选6-8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深化企业分工协作。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与精准招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指导各市(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渭南、宝鸡等市区的产业优势。三是强化支持引导,优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产业保障体系。
香港经济日报:会展业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请问陕西在加快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商文旅融合,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有哪些措施?

南阳:谢谢记者朋友对陕西会展业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具体回答。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会展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省会展业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品牌项目为抓手,构建西安核心引领、各市区特色发展、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与跨界资源整合、产业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会展产业生态圈,聚焦“一带一路”、对内对外开放和重点优势产业,积极打造市场化、专业化会展矩阵,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1-9月份全省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201场次,展览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参展观众超过480万人次。
一是发挥平台功能。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坚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高质量办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努力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聚焦我省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对接产业链长制,搭建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精准化的经贸交流平台,形成重点产业与重要展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激活企业活力。支持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强化政策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多元发展、模式创新的会展龙头企业。建立重点会展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支持更多企业列入商务部展览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录。加大知名会展企业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专业组展机构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入陕西。
三是培育品牌展会。研究制定“陕西品牌会展”认定办法和认定标准,建立陕西省品牌会展、成长型会展、创新型会展等引导名录。鼓励本土大型展会项目及企业通过申请国际认证等提升展会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支持各市(区)根据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一批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展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业态创新和错位竞相发展。
四是加强文商旅联动。积极打造一批商文旅体联动项目,促进会展与文化、旅游、体育、赛事、会奖旅游等优势产业联动发展。释放消费活力,支持举办各类首发首秀首展活动,鼓励老字号、非遗产品、“陕西好礼”等在知名展会上展示推介,推动会展与商业综合体、商旅名街、电商平台等融合发展,助力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是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会展业深度融合,建立陕西“会展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会展新模式。倡导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会展产业与环保产业合作交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立“政产研学用”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加强会展行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培训,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群众新闻网:近年来很多地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产品变伴手礼,成为广大游客休闲消费的好去处。请介绍一下乡村旅游产业群中,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情况。

张欣: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近年来省文旅厅与我厅共同承担乡村旅游产业群建设任务。我厅认真落实“双牵头”工作机制,立足休闲农业主阵地,深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全力助推乡村旅游产业群加快发展。据调度监测,今年1—9月全省休闲农业接待8745.08万人次,营业收入59.46亿元,呈现总体向稳、局部向好发展态势,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扶持休闲农业发展措施,优先支持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所辖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魅力休闲乡村所在镇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在推荐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乡镇中培育产业强村,支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打造链群阵型。打造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等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动汉阴县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跻身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突出“秦韵乡情”,打造“魅力休闲乡村”“特色魅力田园”两个省级品牌,向社会推介发布20个陕西魅力休闲乡村、15个陕西特色魅力田园。结合四季主题,向社会推介发布省级精品线路74条,其中5条精品线路获全国现场推介。
三是改善乡村环境。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渐进式开展村庄环境、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开展净美庭院、净美村庄、净美乡村清洁行动,全省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4.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8.3%,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95.08%。
下一步,我厅将以休闲农业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打造休闲农业与文化传承、生态涵养有机结合的新场景,丰富休闲农业业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群向更高水平迈进。
周颖:谢谢杜金根副厅长和五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